害虫生态控制及其案例3东亚飞蝗.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害虫生态控制及其案例;;; 中国历史上的严重害虫。据马世骏(1958)综合了960-1960年1000年来中国主要蝗区东亚飞蝗的发生历史,其中记载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各156、206、236、111次。2-3年一次地区性大发生;5-7年大范围猖獗。 1929、1933、1938年三次大发生 20世纪40年代:几乎连年蝗灾;东亚飞蝗;东亚飞蝗; 蝗区类型 根据发生区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将蝗区划分为4种类型: 滨湖蝗区:分布于湖泊周围,如江苏、安徽间的洪泽湖蝗区,山东和江苏间的微山湖蝗区。;东亚飞蝗;河泛蝗区:如淮河中下游,黄河、永定河及江苏邳县大运河的两侧,常因河水泛滥而形成适宜蝗虫发生的地区。; 内涝蝗区:其特点是地势低洼,易旱易涝,土地利用率低,耕作粗放,草荒严重,如分布于江苏东海、海州、睢宁及安徽灵璧、宿县、泗县等境内的蝗区。;栖息生境???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或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或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荒地上。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 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的繁殖基地。 气候条件:干旱年份,利于生育,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 嗜食植物:杂食性,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阔叶作物。;①改造生境:兴修水利,垦荒种植,减少蝗虫发生基地。低洼荒滩荒地改为稻田、果园,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建立排灌系统,治理河流,疏通河道,控制湖泊水位。 ②改造环境:植树造林,消灭产卵繁殖场所。河滩、堤岸绿化,增加乔木植被覆盖度,改造成为农业生态环境。 ③改变植被:种植甘薯、 马铃薯、麻类等非,断绝飞蝗的食物来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面积约521万hm2,“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改造蝗区367.8万hm2,减少70.6%。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60-70年代:几乎未造成灾害 80年代后:有所抬头,但未造成大范围的损失;东亚飞蝗在河北白洋淀发生(1998年); 80年代以来,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发,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涉及9省(市)的100多个县。 1985~1996年12年间,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南迁,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80万hm2以上 1999年,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80万hm2以上 2002年,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 150万hm2;1;运五飞机治蝗作业;“蜜蜂”轻型飞机治蝗作业;思考题;2. 棉金刚钻;? 以幼虫钻入水稻叶鞘、茎杆内咬食,最明显的为害状是:苗期:枯心苗;孕穗期:枯孕穗;穗期:白穗;;;寄主:水稻或野生稻,单食性 趋光性:成虫黄昏后飞出活动。黑暗、闷热、无大雨之夜趋光性最强。 飞行能力较强:累计距离32 km。;水稻品种、长势、栽培布局、方式和栽培期、肥水管理等 单、双季稻混栽或中稻与一季稻混栽区三化螟为害重。栽培时基肥充足,追肥及时,稻株生长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受害轻,反之追肥过晚或偏施氮肥,稻生长期拉长,利于发生。气温24~29℃,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孵化和侵入。 ;栽培治螟:调节栽秧期,采用抛秧法,使易遭蚁螟为害的生育阶段与蚁螟盛孵期错开,可避免或减轻受害;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与经验;;;;;;;;● 食性杂; ● 繁殖能力强; ● 特殊繁殖方式(多数雌性,极少数雄性;且雌性多为雌雄同体,既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受精卵均发育为雌雄同体后代,未受精卵发育为雄性);;;;;;; 1955年从原苏联引进的孟氏隐唇瓢虫,至1978年发现在广东佛山定居(庞雄飞等,1979),广东各地的绿棉蚧和粉蚧的数量明显下降。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工作不断取得成功(蒲蛰龙,庞雄飞,1990;庞雄飞,1991)。引进天敌定居后增强了天敌的作用,创造了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生态条件,害虫得到持续控制。 ;;;;;思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