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讲课程理论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课程文化变革的滞后 新课程改革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折射出深层次的问题是尚未形成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和课程变革的新的课程文化,这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强大的阻滞作用。 面对刚刚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应力求避免“每一次课程改革运动都基本上以否定以往的课程设置为开端,又以失败而结束,被下一次课程改革运动而否定,使多样课程设置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钟摆现象”。 五、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1、突破学科中心 2、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中 3、改善学习方式 4、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 六、走向未来的课程 1、未来课程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的挑战; (2)终身教育的挑战; (3)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挑战; (4)网络技术的挑战; 2、走向未来的课程 (1)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和教师之间的联系; (2)让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决策、审议中来; (3)注意学科之间明显的融合态势; (4)拓宽课程的来源,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 (5)进一步密切各阶段课程之间的联系; (6)加强课程的世界性、现实性和开放性; (7)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三)教材 教材又称课本或教科书,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构成。其中,课文是其主体部分。教材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 三、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其特点是: 第一,结构性(问题结构、方法结构、概念结构等); 第二,系统性; 第三,简约性(高效性)。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指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一种现代课程形式。其特点是: 第一,生活性; 第二,实用性; 第三,开放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样的、没有边界的,因此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 (二)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 目的: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采取合并相关学科、减少教学科目、将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一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 实施存在的困难: 教材编写、师资问题。 核心课程:在价值上比较重要的一类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核心课程一般就是国家课程、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的的作用在于: 第一,可以为其它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第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第三,满足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缺点: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规定 学习单元可能会支离破碎 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特征: 权威性 多样性 强制性 校本课程 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优点: 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点 教师可根据情况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 可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积极性 可提升课程质量和课程满意度 四、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再好,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实施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课程实施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课程的忠实取向”、“课程的相互适应取向”以及“课程创生取向”。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 1、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 2、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 4、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3、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与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 课程变革目标的厘定 课程变革内容的选择 制约课程的编制过程 (二)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 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 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 (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 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 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 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 (四)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影响课程变革的速度 (五)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课程变革 学生需要与课程变革 课程变革着眼点:最近发展区 第四节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始于1985年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