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35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36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第十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 可持续发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 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考点互动探究 综合能力提升 基础自主梳理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义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①__________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②______________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③__________发育,地表④__________(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⑤____________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太行山脉 生态环境 秦岭 沟谷 破碎 (2)主要表现 a.耕地⑥____________,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b.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⑦____________。 c.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⑧__________的发生。 特别提示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与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返回目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土层变薄 自然灾害 “地上悬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返回目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__________频繁 多集中于?__________,且多?________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钙质胶结的粉砂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遇水易分散 黄土质地特殊 从⑩__________________、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森林到草原、从?____________到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⑨____________特殊 地理位置 地质灾害 平原向山地高原 农业区 夏季 暴雨 2.人为原因 (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______________→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人口迅速增长→?____________不断减少。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__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3)破坏植被:?____________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______________、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________综合发展。 返回目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生产力水平低 农林牧 人均耕地 轮荒耕作 农业垦荒 土地利用结构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 ____________;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 __________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a.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 __________相结合;治理与 ______相结合。 b.目的:改善 ____________,配合当地群众 __________,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固沟、 ________、保源。 (2)农业技术措施 a.管理措施:平整土地、 ______________、田间管理、 ______________、轮作套种。 返回目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耕作用地 增施肥料 土地复垦 生态效益 开发 生态环境 脱贫致富 护坡 栽培种植 b.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 ________、喷灌和滴灌技术, ______________。 c.目的:提高土壤肥力、 ____________、发展生产。 (3)生物措施 返回目录 第34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基础自主梳理 地膜 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 __________和团粒结构,提高 _______________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有条件的地区 ________地表植被 退耕 ___________ 不宜耕种的地区 目的 措施 地区 科学施肥 保持水土 还林还草 有机质 恢复 抗侵蚀能力 3.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