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公开课)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 ~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不是历史的偶然? “china”要被撕碎了! 康有为 清政府残暴如虎 一、革命,历史的必然(背景) 1、必要性: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改良道路失败 2、条件(可能性): (1)经济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壮大 (2)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 (3)思想: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促进革命思想传播 (4)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 ( 5) 政治:立宪失败 即时巩固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质是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 二、共和曙光,昙花一现(过程)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2、发展:十余省相继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1、1) (2)清帝退位,帝制终结(1912、2)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4、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总长组成 总数13 同盟会成员 7 旧官僚 4 立宪派 2 1、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2、从人员组成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怎样的性质?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内容特点:体现主权在民、自 由、平等,分权制衡原 则,实行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 民主共和制度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 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国 家临时大法 即时巩固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当家作主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1、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007年广东高考29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即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的对象是谁? (2)辛据此判断辛亥革命的性质。 转换视角,再话功绩 革命史观(性质) : 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 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 (1)从材料看,现代史观涉及到哪几个方面? (2)请从以上角度,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 转换视角,再话功绩 (1)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经济工业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民主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转换视角,再话功绩 (1)图片反映了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社会史观: 辛亥革命革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促进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近代化。 。 三、辛亥遗产,万古流芳(历史意义) 1、革命史观(性质):辛亥革命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