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综合症)
一. 原因和发病机理
(一) 原因
1. 训练安排不当
2. 比赛安排不当
3. 其他原因
(二) 机理
1. 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紊乱
2.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
3.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
4.器官的形态学改变
(二) 机理
1. 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紊乱
2.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
3.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
4.器官的形态学改变
二. 症状与体征
(因程度和个体特征而异)
1. 早期
(与神经衰弱相似)
2. 中期和后期
三. 处理
调整训练计划、休息、营养
停止专项训练、比赛、
按摩、体疗、药物等
四. 预防
第二节 过度紧张
一. 概念:
指在训练或比赛时,一时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状态。
(任何项目都可发生)
二. 原因:
1、一时性运动量过大
2、训练水平低
3、机体的机能状况不良
二. 症状
1. 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
上腹部疼痛
突然吐血
2. 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害
呼吸困难、咯血(可死亡)
3. 脑血管痉挛或晕厥
肢体麻木、头痛
4. 运动猝死
三. 处理
1.立即停止运动
2. 体位
平卧
半卧位
平卧
3. 其他
保暖,注意饮食
急救穴、抢救
给氧
四. 预防
1. 比赛前体检
2. 遵守科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
3. 加强医务监督
五. 运动猝死的预防
1. 及早识别高危人群
2. 注意观察猝死的先兆症状
3. 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
第三节 晕 厥
一. 概念:
是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丧失。
二. 原因及原理
1. 血管扩张 (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 直立位血压过低
3. 重力性休克 ( 疾跑后急停 )
4. 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
重力性休克:
征象:重力性休克发生前有些人会感到全身无力、头昏、眼花、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继而突然晕倒,意识丧失,脉率快而细弱。一般经休息处理后很快恢复。清醒后患者仍感虚弱、头昏、头痛,多数人记忆力能很快恢复。
预防:坚持科学系统训练,提高心血管机能。疾跑后要继续慢跑(或步行)一段距离,然后慢慢停下来。
三. 症状与体征
四. 处理
(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五. 预防
第四节 低血糖症
早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 80~120mg/100ml
低血糖症: 55mg/100ml
一. 原因与发病机理
二. 症状与体征
三. 处理
四. 预防
第五节 运动性贫血
一.概念
运动性贫血:指直接由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贫血。
贫血 :指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正常成人 :
Hb: 男 120-160 g/L 女 110-150 g/L
RBC : 400-550万/mm3 350-500万/mm3
我国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Hb: 男 120 g/L 女 105 g/L
14岁以下 男女 120 g/L
二.原因及原理
1. 红细胞破坏增加
2. 蛋白质和铁质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
三 . 症状与体征
鉴别 : 减少或停止运动训练1个月,并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铁,看Hb是否上升。
四. 处理
(一)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应减小运动量,必要时可停止正常训练。
一般说来,当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100-120g/L,女运动员在90-110g/L时,可边治疗边训练,但训练时要减少强度,避免长跑等耐力性运动;
而男运动员低于100g/L,女运动员低于90g/L时,应停止大、中运动量训练,以治疗为主。
(二)饮食治疗
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采用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猪肝、蛋黄、动物全血等。
(三)药物治疗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运动员中贫血常见的是心脾两虚和气虚型。可采用党参30克、红枣10枚、生地30克、地骨皮6克、白芍12克、乌梅5枚、鸡血藤30克、生地榆30克。
西药可服用硫酸亚铁、富血铁等。
五. 预防
安排好运动量和训练强度,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
膳食要富于营养,运动员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蛋白质2克,必要时还可补充氨基酸和铁剂。克服偏食和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运动训练与进食之间有一定的休息间隔。
第六节 运动性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