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理解 B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鉴赏评价 D
(1)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就一篇文学类的文章阅读来谈“重要句子”,所指应是这些句子对于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重要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下面四种情况:
一是揭示作品旨意、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是关系文章脉络、结构层次的句子;
三是富含人物情感、人生意蕴的句子;
四是使用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的句子。
“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当然也不是指文字本身直接传达的表面信息,而是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隐含意义、比喻意义等,不同的是,“含意”有时还包括作者的意图、感情等,内涵更为丰富些。
这里的理解,就是要通过读和思的活动对一定的句子加以认知,并借助一定的语言,将读与思的结果表达出来。可以说,理解文中句子含意,是跨越时空与作者心意相通。因此,忠实于原文,解读作者,不作凭空臆想,这是理解其含意的基本要求。
其一、离文生义
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离开了文本语境,苦苦地针对句子本身,作孤立地理解,结果是离文甚至无文生义。至于一定句子在文中所含的信息、所建的联系、所有的容纳等,全都熟视无睹。理解的结果,更多的是句子抽象于这篇文章的普遍意义,而不是句子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含意。通常,高考命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是特定意义而非普遍意义。
其二、断章取义
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时,注意了句子的小语境,忽略了大语境。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态度、句子的位置、行文的构成等,都被人为地忽略。有的考生完全没有看到要求理解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与分量。它是主旨,还是过渡?也没有意识到该句可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或段落的窍要所在。单是结合句子前后相邻的内容去理解句子的含意,有时难以准确、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其三、以偏概全
有的句子包涵多层意思,这就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有的考生思维单一,缺乏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仅从一方面予以作答,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结果可能挂一漏万,或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多的时候,对句意的理解,既讲聚焦性思维,也讲发散性思维。
方法:先就多预设几个角度,如它的意思、它的位置、它的关联、它的作用、它的色彩等。角度多了,再做汰选,总比单一角度要好。
其四、浅尝辄止
首先是阅读过程的跑马观花,理解起原文来只好是雾里看花;其次是理解句意的不求甚解,一些破碎的感受,被当作顿悟的全部。满足于片面的了解,就以为完全把握了句子的意思,因而不再对句子隐含的意思做进一步的深究。结果答起题来,如同隔靴挠痒,不得要领。
从思维层面上看,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一个方法:为求答案的中规中矩,不妨将句子的意思高看一等,只是,这个高度应与主旨的走向相吻合。
其五、以评代解
在答题过程中,有些考生也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很可惜的是,写的却不是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而是对句子说法的评价。或评论句中所涵有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评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等。理解句子固然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但最终的落脚点不应停留在这些上面,而应做从形式到内容,特别是句意本身的完全解读。
方法:先读出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再结合看看所用的手段与技巧,重点在解读含意本身,这样就不会本末倒置了。
《乡村的瓦》 (2006年四川卷)
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答案解析: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喻体“底片”及“冲洗”在句中的临时义,即可得出答案。
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是试题考查的重点。
一、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