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拜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拓展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自学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4、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意思。
5、找出课文中两对反义词并了解其中的意思。
6、观察生字尘、迎、境。
闻 仆 纳 闷 授 境
丘 品 尘 止
迎 等
。
12
日夜兼程 品学兼优 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学问渊博 毫无保留 敬重 教授 讲授
佩服 佩带 敬佩 玉佩
风餐露(lù)宿 露(lù)珠
露(lòu)脸 露(lòu)馅
纳闷 (mèn) 闷(mēn)热
传(chuán)授 列传(chuàn)
读一读,认一认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佩服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纳闷 孔丘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请教 保留
敬重 学问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 )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 ),终于( )地到了洛阳。老子( )地把自己的知识( )给孔子。他们的( )令后人敬佩。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传授
品行
风餐露宿
朗读: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日夜兼程
朗读:
不分白天、黑夜赶路。
风尘仆仆
朗读: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学问渊博
朗读:
形容知识又深又广。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孔子
老子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
“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17、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自学提示
1、人们敬重老子和孔子的什么品行?
2、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3、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
4、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用 画出相关句子
5、老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2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VIP
- 《癌症TNM分期的》课件.ppt VIP
- MATLAB教程2012a习题解答1-7章完整版-张志涌-北航.doc
- 2023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三菱门机板详解图.pdf
- 《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手册》第2版-目录.pdf
- 千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D4620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VIP
- 五法八象(年明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