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要点.ppt

第三章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 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2.分类 生物资源(部分不可再生,部分可再生); 流动资源(关键在利用效率)。 一、正面作用 石油、天然气、煤炭、钻石、金矿等是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财富。 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资源繁荣期间能获得更多的资本积累,有着更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骑在马背上的国家、坐在矿山上的国家)。 二、负面作用 资源诅咒 煤炭繁荣对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影响 日本的实例: 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资源诅咒(二) 经历自然资源繁荣的经济体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资源繁荣会通过一些机制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如二战后绝大多数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并没有因为这些“天赐神粮”飞速发展起来,发展速度反而低于很多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中国西部 三、荷兰病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中国的资源问题 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按13亿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 我国不仅存在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还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 讨论 自然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 保护环境的行动 引子一 亚马逊森林的命运 巴西亚马逊森林是世界上仍然保留着的最大的原始荒野。亚马逊生态区占巴西国土的60%,森林面积400万km2,其中雨林占65%,林区木材总量占世界木材总储量的45%,生物种类占世界总数的1/5,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 “地球之肺”:亚马逊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失去亚马逊森林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 物种:巴西拥有世界上品种最多的生物,亚马逊森林一旦消失,这些生物也将随之而失去。 破坏速度迅速:然而,亚马逊雨林目前正遭受严重破坏,毁林速度惊人,以每年超过200万hm2的速度开垦,平均每8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到2002年止,亚马逊地区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近60万km2。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的话,亚马逊森林可能在20年内消失。 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无序采矿、修路、建房,人为或自然引发的大火都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巴西政府为发展经济,还将耗巨资实施“大跃进”计划,在亚马逊地区兴建公路、铁路、水力发电站和房屋,这将加速亚马逊森林的破坏。 后果:当几十年后,亚马逊森林损失殆尽时,不但将直接威胁到这个拉美国家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生存问题,对于全球的环境状况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引子二 恐鸟的命运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成年恐鸟身高有3.5 m,250公斤,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 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因此,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18世纪中期,欧洲移民来到岛上,也给恐鸟带来了厄运。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 到了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恐鸟灭绝还有其它原因。 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甘地 一、环境与经济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