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分析.pptVIP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一幅画。 你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一看 《如梦令》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漱玉词》等作品。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思考: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藕花????溪亭????沉醉 兴尽????误入????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南宋】李清照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 (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玩得尽兴了,已不知道回家的路,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只得尽力地划,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常:常常;时常。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 沉醉:①喝醉②陶醉。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不经意。 藕花:荷花 。 争:怎么;如何。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泛指水鸟 。 《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词人回忆了? 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 表现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情。 抒发了?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渔歌子》 认识作者 张志和 (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表现了词的内容。 大家看看这题目,猜测一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景物? 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 细雨 (1)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腔圆。 (2)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词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 gùi ruò lì 鳜 鱼 青 箬 笠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猜测一下,词人能钓到鱼吗?为什么?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 渔歌子塑造了一位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的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 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 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直接就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词中,让这不须归的美景在他的笔下百年千载地悠悠回荡。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是唐词的宗祖,历代文人墨客对它推崇至极,争先填写唱和。 ?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 扬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