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pplied Physics
1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
前面,我们研究了氢原子光谱和能级的特点,并给出了理论解释。
最初,Bohr利用量子化思想解决了氢原子问题,对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给出了解释;后来,从量子力学(Schr?dinger方程)理论出发,可更加完美地解释氢原子的运动特点。
本章,我们研究比类氢体系稍复杂的一类原子——碱金属原子的特性。碱金属元素指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具有相似的性质。
从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推究它们的原子结构。它们的结构比单电子的类氢体系要复杂,但比其他原子相对简单。所以,在讨论了类氢体系的光谱和原子结构之后,我们把建立起来的方法推广到略复杂一些的碱金属原子,研究它们的光谱和能级结构。
Applied Physics
2
§1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2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3 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
§4 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5 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与蓝姆移动
本章主要内容:
Applied Physics
3
§1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一、光谱的特点
1、谱线系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分为一系列的线系,最常见的为四个线系:主线系、第一辅线系(漫线系)、第二辅线系(锐线系)、柏格曼系(基线系)。对于锂元素,有(见书P116图)
主线系:主要在紫外(第一条为红色)
第一辅线系(漫线系):可见光
第二辅线系(锐线系):可见光(第一条在红外)
柏格曼系(基线系):红外
其它碱金属原子的光谱,也有类似规律,只是波长范围不同。
Applied Physics
4
赖曼(Lyman)系:
帕邢(Paschen)系:
布喇开(Brackett)系:
普丰特(Pfund)系:
巴耳末(Balmer)系:
2、谱线公式
谱线系
电子态
n=2
3
4
5
6
7
Δ
第二辅线系
s , l=0
T
n*
43484.4
1.589
16280.5
2.596
8474.1
3.598
5186.9
4.599
3499.6
5.599
2535.3
6.579
0.40
主线系
p , l=1
T
n*
28581.4
1.960
12559.9
2.956
7017.0
3.954
4472.8
4.954
3094.4
5.955
2268.9
6.954
0.05
第一辅线系
d , l=2
T
n*
12202.5
2.999
6862.5
3.999
4389.2
5.000
3046.9
6.001
2239.4
7.000
0.001
柏格曼系
f , l=3
T
n*
6855.5
4.000
4381.2
5.004
3031.0
0.000
氢
T
27419.4
12186.4
6854.8
4387.1
3046.6
2238.3
氢原子光谱
Applied Physics
5
3、有效量子数 n*的规律
由谱线数据表,可发现如下规律(角量子数 l=0,1,2,3对应的电子状态称为 s , p , d , f ):
(1)n*都比n 略小或相等,可令n*= n - Δ ;
(2)同一线系Δ相同,可表示为Δs 、Δp、Δd、Δf ,分别对应第二辅线系、主线系、第一辅线系、柏格曼系的光谱项;
(3)一个线系的线系限波数是另一个线系的第二光谱项中最大的。如:两个辅线系的线系限相同,等于主线系第二光谱项的最大值;柏格曼系的线系限,等于第一辅线系第二光谱项的最大值;主线系的线系限,等于表中第二辅线系的第一项,该值并不是二辅系实际的第二光谱项的最大值,而是由主线系线系限算出的,但可看出,它与二辅系第二光谱项同类。
光谱项可表示为
Applied Physics
6
二、碱金属原子光谱波数表示与能级
1、波数公式
谱线系
电子态
n=2
3
4
5
6
7
Δ
第二辅线系
s , l=0
T
n*
43484.4
1.589
16280.5
2.596
8474.1
3.598
5186.9
4.599
3499.6
5.599
2535.3
6.579
0.40
主线系
p , l=1
T
n*
28581.4
1.960
12559.9
2.956
7017.0
3.954
4472.8
4.954
3094.4
5.955
2268.9
6.954
0.05
第一辅线系
d , l=2
T
n*
12202.5
2.999
6862.5
3.999
4389.2
5.000
3046.9
6.001
2239.4
7.000
0.001
柏格曼系
f , l=3
T
n*
6855.5
4.000
4381.2
5.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