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砾岩储层物性评价与储层参数计算.doc

碳酸砾岩储层物性评价与储层参数计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酸砾岩储层物性评价与储层参数计算

车西洼陷碳酸盐砂砾岩储层参数计算 王 君 吴春文 张德峰 摘要: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发育了大量碳酸盐岩砂砾岩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次生孔隙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于其他砂砾岩储层。针对该区储层特点,将储层分为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三种类型,不同储层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总孔隙度选用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裂缝孔隙度利用电成像测井或深浅双侧向测井资料计算。由于该区砾岩储层与砂岩储层的孔渗特点不同,分类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计算公式;裂缝渗透率利用了双侧向测井和电成像测井资料计算;根据试油资料建立了适合本地区总渗透率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各渗透率计算模型,建立的地区渗透率经验公式最符合实际情况。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碳酸盐砂砾岩储层 储层参数计算 孔隙度计算 渗透率计算 车西洼陷 0 前言 车镇凹陷车西洼陷北部陡坡沙河街组,沿埕南大断层走向发育了大量碳酸盐砂砾岩扇体,这些砂砾岩扇体油源条件优越,通过近几年对该带钻探发现,在沙三、沙四段,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储层物性的控制。最初对古生界潜山勘探开发时,发现沙三段砂岩储层,其测井计算孔隙度一般为3~6%,较高孔隙度时有荧光显示,低孔隙度处基本无显示,但是在陡坡带的碳酸盐岩砾岩体测井计算孔隙度一般在3~7%,不但录井获得厚层油斑显示,而且试油获得高产工业油流。钻井取心分析发现该类岩石既有碎屑岩的粒间孔隙,又有微裂缝、溶孔等,这使得对砾岩体储层的物性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评价这类储层物性,更准确的计算储层参数,需要采用不同于常规碎屑岩的测井评价方法。 1 储层类型及测井特征 该区砂砾岩储层类型较多,主要有砾岩储层、砂岩储层、含砾砂岩和含砂砾岩储层,并且不同类型的储层无论是物性特征还是测井特征差别都较大,现分别叙述如下。 1.1 砾岩储层测井特征 砾岩储层是该区最主要的产层,高产层都是该类储层。该类储层自然伽马(GR)低值,一般为25~30API,自然电位(SP)无异常,双侧向电阻率有低侵或无侵特征,物性较好的砾岩储层电阻率数值在50~200Ω·m之间,声波时差(AC)数值一般为50~65μs/ft,密度(DEN)数值为2.6~2.7g/cm3,中子孔隙度(CNL)数值为4~10%。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图上可见明显的砾石,当存在溶蚀孔洞和裂缝时,在高阻背景下看到低阻的孔洞和裂缝,核磁共振测井T2谱常出现长弛豫时间。 1.2 砂岩储层测井特征 砂岩储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出现在砾岩层的顶底或夹在砾岩中,以薄层的形式出现;另一种是以单层的形式出现,一般出现在离物源较远的储层,如车66砂体南部的车662井出现了较厚的砂岩储层。 砂岩储层主要测井特征:自然伽马(GR)数值较低,一般为50~70API,SP正异常或无异常,双侧向电阻率有低侵或无侵特征,地层电阻率数值在12~60Ω·m之间,声波时差(AC)数值为57~65μs/ft,密度(DEN)数值为2.54~2.6g/cm3,中子孔隙度(CNL)数值为4~10%;在FMI图上,砂岩多呈块状或层状分布,核磁共振T2谱常显示长驰豫时间。 1.3 含砂砾岩和含砾砂岩储层测井特征 这两种储层由于岩性混杂,测井特征不同于砾岩和砂岩储层,测井特征介于其两者之间,当砾石成分较多时,测井特征更接近砾岩储层测井特征,当砂岩成分较多时,测井特征接近砂岩储层测井特征。 2 储层参数计算 2.1孔隙度计算 2.1.1 孔隙类型 车660、73、662、663、66等井的岩心实验分析资料,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储层孔隙度普遍较小,砂岩孔隙度高于砾岩孔隙度,但砂岩渗透率明显小于砾岩储层,同时,含有裂缝的岩样渗透率明显的大。 根据测井资料和钻井取心资料分析,该区砂砾岩体的孔隙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 (1)孔隙—裂缝型储层 在原有孔隙和裂缝的背景上,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又产生了很多溶孔,从而形成粒间孔、溶孔、裂缝储集层。该类储层其储渗作用主要靠溶孔、裂缝。一般认为溶孔和粒间孔是主要储集空间,溶孔、裂缝是主要渗滤通道。但是由于裂缝和溶孔往往总是串连在一起的,所以实际上很难将它们分开。该区的主要高产层都来自该类储层。 (2)裂缝型储层 在致密砾岩中因发育了裂缝而形成的储集层。其基岩孔隙度很低,常在2%以下,孔隙的直径也很小,基本无储、渗价值。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由裂缝贡献,因此储集层产能与裂缝发育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储层厚度较大,裂缝发育且延伸较远时,才能具备获得高产工业油流的条件。 (3)粒间孔隙储层 该类储集层储集和渗滤空间都是以粒间孔隙为主,裂缝很少或无。因此储集性能的好坏受着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胶结及充填物性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该区无裂缝的砂岩、砾岩储层都是这类储层。 2.1.2 孔隙度计算 (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