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试题.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润滑油基础知识 ILTC-B2C 2011-02 Beta 1.0 1 内容概要 润滑油的组成 ————基础油/添加剂 API及ACEC介绍 产品TDS及油检报告解读 2 润滑油的组成 3 基础油 (70~95%) 机油的主要成份 主导机油表现 添加剂(5~30%) 提升基础油表现 令机油综合性能更佳 更换机油原因 机油氧化及粘度增加、酸性增加、添加剂消耗 后果:加速引擎磨损,增加燃油消耗 基础油炼取 4 发动机润滑油剂的五大功能 5 润滑油 润滑 冷却 防腐蚀 清洁 密封 机油在引擎的作用 6 机油在引擎的作用 7 机油在引擎的作用 8 分散油泥,清洁引擎,降低引擎磨损 机油在引擎的作用 9 清净性能比较(图片中活塞及油底壳的比较,显示不同机油对发动机的清洁能力) 基础油及添加剂介绍 10 2010年8月 介绍全新的壳牌施倍力(Spirax )变速箱油系列产品 矿物油和合成油 11 矿物油 由地下原油提炼而成,是原油中的天然分子构成的. 合成油 由地下原油提炼而成。但合成机油的炼制工艺更先进,纯度和质量都比传统矿物油要高,从原油中去除了更多杂质.同时,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原油的分子结构进行重整,使分子结构更统一,接近,摩擦系数更小, 更能够适应现代发动机的要求。 壳牌独有XHVIa合成基础油技术 API把基础油分为五类 12 组 饱和度(%v) 硫(%m) VI I 90 和/或 0.03 80=VI120 II =90 和 =0.03 80=VI120 III =90 和 =0.03 120最小 IV ( PAO) 100% 聚 a -烯烃 V 所有不包含在I,II,III,IV类中的基础油 壳牌独有XHVIa合成基础油技术 基础油 1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14 基础油 粘度指数改进剂 添加剂合计 13-15% 发动机油 各种添加剂 重量百分比 抗泡剂 (0.01%) 降凝剂 (0.1%) 防锈剂 (0.1%) 抗氧剂 (0.2%) 抗摩剂 (1.3%) 清净剂(2.5%) * Ca 酚盐 * Ca/Mg/Na 磺酸盐 * Ca 水杨酸盐 分散剂 (6.5%) * 琥珀酰亚胺 * 酯类 典型的发动机油组成 添加剂种类 15 添加剂类型 目的 抗磨剂 减少摩擦和磨损 清净剂 防止表面沉积 分散剂 保持不溶物的悬浮 抗氧化剂 抑制氧化分解 防腐剂 防止金属部件生锈 摩擦改良剂 提高摩擦性能 添加剂种类 16 添加剂类型 目的 解乳化剂 使油水分离 倾点抑制剂 提高低温流动性 抗泡沫剂 减少泡沫(油中的空气)的形成 粘度指数改良剂 改良粘度-温度特性 EP添加剂 控制极大负荷条件 发动机润滑油六大特性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