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化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1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特点: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生物活性广泛。 化学结构特点: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其骨架以5个碳为基本单位。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Ruzicka 提出的假设首先由Lynen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 IPP) 的存在而得到验证,其后Folkers于1956年又证明3(R)-甲戊二羟酸(3R-mevalonic酸, MVA)是IPP的关键性前体物质。由此证实了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这就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IPP和DMAPP称“活性异戊二烯”,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体,在生物合成中起着烷基化的作用。 IPP和DMAPP两者均可转化为半萜,并在酶的作用下,头—尾相接缩合为焦磷酸香叶酯(GPP),衍生为单萜类化合物,或继续与IPP分子缩合衍生为其它萜类物质。 自然界常有一些半萜结合在非萜类化合物结构的母核上,形成异戊烯基或异戊基支链,而成为一种混杂的萜类化合物,多见于黄酮和苯丙素类化合物中。 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6000多种。 存在最多的是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 萜类化合物经常与树脂、树胶并生,与生物碱相排斥。 富含挥发油的植物:松科、柏科、胡椒科、马兜铃科、樟科、芸香料、龙脑科、伞形科、唇形科、败酱科、菊科和姜科等。 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 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萜类。 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芫花酯乙均为引产药。 (2)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羟内酯、鸦胆丁等。 (3)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驱蛔素,川楝素、土木香内酯等。 (4)抗疟活性;如青蒿素、鹰爪甲素 (5)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 马桑内酯类化合物。 (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 (7)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疫功能:如芍药苷。 2.单环单萜 常见的三种类型 环香叶烷型 对-薄荷烷型 卓酚酮型 3.双环单萜 (1)常见的结构类型 蒎烷型和莰烷型最为稳定,形成的衍生物也最多。 樟脑的旋光异构体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龙胆、当药等在提取过程中加氨水碱化,龙胆苦苷与氨水反应生成龙胆碱 二、结构分类(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中药玄参、地黄等制过后变黑,就是由于这类成分起的作用。即 许多二萜的含氧衍生物都具有 较强的生物活性。 如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 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银杏内酯——属双环二萜类。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雷公藤根中二萜类成分 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紫杉醇(taxol):又称红豆杉醇(属三环二萜类) 二、结构分类(四)二萜(diterpenoids) 2.环状二萜 解决紫杉醇(taxol)的资源问题(含量低): 半合成: 二萜(diterpenoids) 四环二萜 甜菊苷(stevioside):存在于甜菊叶中。 总甜菊苷含量约6%,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①与卤化氢反应 萜类化合物中的双键能与氢卤酸类,生成结晶性加成产物。 例如:柠檬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②与溴反应 萜类的双键在冰醋酸或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冰冷却下,滤取析出的结晶性加成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③与亚硝酰氯反应 大多不饱和的萜类成分可与亚硝酰氯(Tilden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亚硝基氯化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④DA反应(Diels-Alder) 有共轭双键的萜类成分能与顺丁烯二酸酐产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加成产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2)羰基——加成反应 (与亚硫酸氢钠、硝基苯肼、吉拉德试剂加成) ①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含羰基的萜类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