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学生的心理专研讨.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好学生的心理专研讨

这种普遍性从两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 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二是情境特异性。 情境特异性是指青少年的行为不是任意随机地表现出来的,某些问题的发生是因情境而异的。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特别勤快听话,而到了家里却懒惰任性。与其说是问题学生,不如说他们是因问题情境而有所不同。 三是代际之间的“鸿沟”。 一般地说,判定问题的标准是依据常模。常模具有一般性,常模培养的是普通者,而不容纳“另类”。而“另类”往往是个性突出者,这种个性突出者往往是创新人才。常模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代常模是不同的,上一代人的常模与下一代常模显然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代际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2、“问题”的客观标准 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要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评价。问题与发展是相伴而生的,问题的不断解决,促进了个体的不断发展。 首先,问题具有普遍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都面临着、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这并不等于每个学生都是问题学生。问题人人都有,但不等于人人都是问题学生。 其次,问题具有社会性。问题是相对而言的,社会以常态为常模,偏离了常态的、不合常模的就是问题。常模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社会性标准,这是一种人为的标准与规则;一种是统计学的量化标准,它是以测量所得的关于不同年龄儿童应以何种频率表示某种行为和特征。 再次,问题具有发展性。问题学生的一些问题是随着某一年龄阶段的到来而出现的,同时,也随着这一年龄阶段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三)问题学生的内涵 关于问题学生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不遵守纪律、具有许多不良习惯和缺陷的学生。 (2)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3)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发展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4)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 (5)问题学生并非指那些已构成犯罪或精神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疾病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品德行为偏差、不思进取甚至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 (6)问题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问题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几个相近的概念 二、问题学生的分类 (一)问题学生分类的意义 问题学生的分类是问题学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地进行问题学生分类有利于提高教育干预的针对性和诊断的准确性。问题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的问题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其表现也是各自不同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问题的焦点是不同的,教育干预的侧重也要有所不同。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 4、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 2、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低下。 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 4、课业负担过重。 (三)家庭的原因 1、父母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只爱不管型、只管不爱型、不爱不管型。 2、父母文化背景。 3、家庭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双亲与孩子的三口之家居主导地位;二是不完全家庭增多。三口之家在教育上所带来的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不完全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一种是留守家庭。 4、家庭经济背景。 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 (四)自身的原因 1、性格的不成熟。 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能力。 3、基础学力的欠缺。 基础学力包括读、写、算等能力。一些学生由于不同的原因,形成了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写作障碍。与基础学力紧密相关的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长期以来,重知识、轻方法、重成绩、轻习惯的传统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基础学力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