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
课题名称: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2第1单元 课型:新授课 应用课时:1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笔下的北平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品味故都浓浓的秋景,以及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笔下的北平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品味故都浓浓的秋景,以及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情感。
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的北平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品味故都浓浓的秋景,以及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通过几幅不同景色的图片,展示不同的秋色
目标引领
活动导学 一、介绍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二、初步感知
1、释题 故都的秋≠北平的秋
明确: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其实就是北平的秋,这里作者将标题定为故都的秋的原因是: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
2、纠正字音
纠正字音
混混沌沌(hùn dùn) 潭柘寺(zè) 一椽破屋(chuán)
落蕊(ruǐ) 平平仄仄(zè) 歧韵(qí)
橄榄(gǎn lǎn) 廿四桥(niàn) 普陀山(tuó) 夹袄(jiá)
3、梳理文章结构
总写(1—2段)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分写(3—11段) 按照“清”、“ 静”、“ 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
总写(12—13段)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么样的?(试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概括北国秋的特点的词)
清、静、悲凉
2、有人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秋景图,作者都描绘了哪几幅秋景图?(找出这几幅图所在的段落)那么请你给这几幅图分别拟一个小标题(最好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幅图)
五幅图:晨院赏秋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
3、欣赏五幅秋景图
(1)第一幅晨院赏秋图
问题一: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哪些意象分别体现了北国的秋意“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破屋、破壁腰 ————萧条破落的景象(悲凉)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明净高旷、纤尘不染(清) 蓝、白、紫黑色的牵牛花————冷色系(悲凉)
驯鸽的飞声————借驯鸽的飞声反衬秋晨的静(静)
疏疏落落的秋草————稀疏零落,生命的衰竭(悲凉)
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是凄凉萧瑟的,作者在这里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以景显情、以情 驭景)。
问题二:找出作者晨院赏秋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段文字。
要点:
1.边读这段文字,脑海里边想象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画面。
2.从画面的动、静、颜色、等方面来描绘。
示例:碧绿的天空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间,偶尔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色的驯鸽,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声。
(2)第二幅秋槐落蕊图
问题一:作者欣赏秋槐,都运用了哪些感官来欣赏(从听觉、嗅觉、视觉等方面分析)?
提示:
视觉:像花而又不是花、铺得满地、扫帚的丝纹
听觉:声音也没有
嗅觉:气味也没有
触觉:极微细极柔软
感觉: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怀。
问题三:作者描绘的秋槐落蕊图,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提示: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静)
扫帚的丝纹看起来细腻,觉得清闲、落寞。(清、悲凉)
(3)第三幅秋蝉残鸣图
问题:作者在这里写秋蝉鸣叫都用了哪些动词,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提示:
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
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形成了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第四幅图秋雨话凉图
问题一: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提示: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9 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雨巷》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文苏教版必修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