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所表现的内容,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
2、能力目标: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继续按照文言文的教法进行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模式下学习课文,继而很好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
1、导语
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
2、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投影 :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
3、简介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4、熟读课文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一遍)
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
②进一步明确读音。
(2)、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掌握情况。
(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5)、.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
(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
(6)、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1、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为东蒙主),不可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不当伐 。
3、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全班同学背第一段。
4、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5、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6、“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化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高中地理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1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雨巷》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文苏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doc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