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肖邦故园》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文本,走进肖邦、了解肖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把握文章的主旨,把欣赏肖邦音乐与理解肖邦思想深切结合,理解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的内在关系。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走进肖邦、了解肖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把握文章的主旨,把欣赏肖邦音乐与理解肖邦思想深切结合,理解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的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美。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教师要综合文艺的各方面的知识,来感染学生,通过学生们不断细读文本,来认识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的关系,认识大自然事物间彼此的关系,进而来理解升华为爱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肖邦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波兰钢琴家肖邦在创作《波兰舞曲》的时候,才7岁。正如拜伦之于英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肖邦是波兰民族伟大的儿子,他的一生不到40岁,却以自己的音乐作为大炮永远捍卫着波兰的尊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雅—伊瓦什凯维奇的神奇笔触,一起远赴东欧平原,凭吊波兰的圣地——肖邦故园,走进肖邦,聆听肖邦。 肖邦简介:肖邦( 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 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 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 部谐谑曲、3 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 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欣赏肖邦故园。 思考:阅读文章第1、2两节,作者写到了故园的小和简朴平常(又经受了战争的洗劫),而肖邦是伟大的,那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①、折射出波兰民族的历史变迁,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②、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的、清寒的、简陋的”小屋里,这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劳苦大众,这为肖邦一生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伏笔。 ③、故园虽小,但它非同寻常。它不仅成为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肖邦伟大音乐的不竭源泉,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真是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欣赏故园四季的景色 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 明确:语句具体体现在课文第7节。这是总的写了肖邦故园的四季之美景。其特点是:这四季的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 明确:这实际上是分写四季美景的部分,体现在文章的20——26自然段。结合起来的回答是:“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故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肖邦的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轻盈的速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几节开头;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三、理解故园与肖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一)、故园对肖邦 思考:因为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避免迫害,他离开波兰,后来到了法国,并长期定居那里。而文中所提到的肖邦故园仅仅是他出生后的几个月里住过,而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巴黎完成的,为什么是这里成为了他创作上的源泉呢?而不是巴黎? 明确:因为艺术家的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会给予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经拨动过他的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像池莉之于武汉,王安忆之于上海、马尔克斯之于马孔多、贾平凹之于陕西、福克纳之于约克纳帕塔法、苏童之于枫杨树乡、巴尔扎克之于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