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详解

*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改造时期 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 停滞不前 1976-78 严重破坏 1966-76 曲折发展 1956-66 确立社会主义 1953-56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1949-53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2、历史条件 ①军事基础: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理论基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必修三 ④组织基础: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2006天津文综)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农村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历史意义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 )。 《 1954年宪法》 法制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区、州、县) 法律依据 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基石 基石 政权建设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①主要内容: A.确立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 A.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意义: 开创人民民主的新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法制基础。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解析]答案A。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 (2009年广东)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008广东)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证 [解析] A、C在《共同纲领》中已确立。B项在1956年三大改造才完成。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选D。 (2009年江苏)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2年广东卷 1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选C。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前,排除B(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D(1956年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A明显错误。 地位 意义 内容 依据 标志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 》确认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③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根本政治制度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不同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1956年 1954年 1949年 时间 职能 概况 发展 新阶段 正式 确立 初步 确立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性质转变: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