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picc置管及问题技术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picc置管及问题分析 儿科常用静脉输液途径 外周静脉导管 无隧道式(CVC) 中心静脉置管 隧道式 (CVTC)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输液港 ( prot-cath) 3 定 义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末端在上腔静脉 哪些患儿需要PICC? 化学性静脉炎 外周输注建议 PH值范围5-9/渗透压低于600 (INS 2006) 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450 罕见 450—600, 发生率上升 》600, 几乎一定会发生 (渗透压) 输液外渗的预防 外置留置 中心静脉留置 脐静脉留置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儿科PICC置管特点 年龄跨度大 导管型号及种类多(1.9Fr—4Fr) 血管不清晰 患儿不配合 家长要求高 插管难度大 置管原因 需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 早产儿(体重《1500g) 胃肠外营养(PN 、TPN) 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 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置管前镇静 新生儿及早产儿,不需要 能合作患儿,不需要 不合作患儿,水合氯醛 导管选择(1.9---4Fr) PICC血管选择 PICC血管选择 置入方法 超生下塞丁格 非超声下塞丁格 盲穿 关注碱性药物 儿童PICC置入方法 新生儿PICC置入方法 低出生体重儿特点 可供穿刺的血管少 血管细小而血管壁薄 血管通透性强 液体非常容易外渗 不能经口进食,常需胃肠外营养 静脉输液中断,会出现低血糖等危及声明的症状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血管选择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血管选择 PICC导管选择 PICC 操作技术步骤 PICC穿刺包 操作方法 测量送管长度 建立无菌区 无菌屏障最大化 检查导入鞘 准备穿刺 穿刺 送导管 劈开并移去导引套管 封管 涂皮肤保护剂 固定导管 记录穿刺时间 加压止血 固定 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位于上纵隔右前部,由左右头臂静脉在有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合成, 沿第1-2肋间隙前端后面下行,穿心包至第三胸肋关节高度注入右心房。 PICC的位置 拍摄X光确定导管位置 穿刺后拍片 测量的微小误差就可能造成导管置入过深或过浅 不合适应调整至正常 PICC最理想的置管位置是上腔静脉 异位置管—颈静脉。可将导管拔出少许,使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而不能采取快速推入生理盐水使导管尖端降至上腔静脉的方法,这样会引起患儿心衰。 穿刺时注意事项 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穿刺进针角度约为20—30,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 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过深而损伤神经 注意避免穿刺入动脉 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芯 有出血倾向的患儿注意加压止血 送导管后注意观察病人心律变化,以免送入过深引起患儿心律紊乱 穿刺后记录 记录导管修剪长度及置入长度 所穿刺静脉名称 穿刺过程是否顺利 X线检查结果(尖端位置,拔出长度) 臂围 穿刺者姓名 穿刺日期 PICC导管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固定牢固。防止导管移动。 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 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PICC 导管护理 保持导管通畅,以防堵塞 将肝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