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濃度對比熱的影響-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
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九十二學年度校內中小學科展會
作品說明書
科別:物理科
組別:
作品名稱:濃度對比熱的影響
關鍵詞:比熱、濃度、溫度
作 者:202 23號 湯雅婷
202 26號 吳欣樺
202 29號 鄭筱儒
202 33號 呂季儒
指導教師:黃晶雅老師
壹、摘要:
在使用酒精燈測量溫度時,我們並沒有自製保麗龍來隔絕外界的干擾,於是我們捨棄了酒精燈的測量,並用加熱板來測量溫度的變化,在使用加熱板的過程中,有不規則的溫度變化。我們進行測量加熱板的熱源,是否有穩定,在測量濃度對比熱的影響時,我們細心的觀察時間,若時間太長,溫度變化比較大,如果時間太短,溫度變化較小,因此我們將時間縮短為30秒一次,我們測量了5遍,根據5變得結果,也證實了時間較短溫度變化低。還沒利用保麗龍阻擋在外的影響,55分鐘和30秒測量時溫度起伏不定,所以用保麗龍抵擋,起伏才較穩定,但是我們也同時發現到了有些溶液的溫度變化卻跟常理不同,我們都認為是外界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了保麗龍,結果我們發現溫度起伏變化稍微正常,所以外界環境會影響溫度的變化。
貳、研究動機
有一次在廚房看到媽媽在煮湯時,加入一些鹽、味精的調味料,而湯也沸騰了。當時老師正好教到「比熱大小與溫度改變」的觀念了,變很好奇菜湯中調味料的量(濃度)對菜湯的溫度改變情形,是否有什麼影響或關聯。是不是家了調味料,菜湯溫度更容易上升。
後來請教老師時,老師鼓勵我們可以試著自己找答案,我們就下定決心參加科展,以「比熱和濃度」為主題進行研究及實驗。
參、研究目的
一、探討不同質量百分濃度對比熱(溫度上升快慢)的影響。
二、探討不同體積百分濃度對比熱(溫度上升快慢)的影響
肆、設備
自製隔熱裝置:溫度計、燒杯、加熱板、玻璃棒、電子秤、刮勺、稱量紙、水、糖、鹽、味精、醋、醬油。
伍、過程
一、實驗方法的原理
比熱大的溫度難升難降,比熱小的溫度易升易降。
溫 這是作自然題目發現的,可以利用
度 水當標準,比較比熱的大小,甚至
算出比熱。
(時間)
將實驗成三部分
【1】尋找穩定熱源
【2】觀察不同質量百分濃度的溶液,加熱時溫度上升情況
【3】觀察不同體積百分濃度的溶液,加熱時溫度上升情況
(因為有的溶液的配製是用測質量方法配。如:鹽、味精、糖
因為有的溶液的配製是用測體積方法配。如:醬油、醋)
二、尋找穩定的熱源:酒精燈加熱板
(一)想法: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酒精燈和加熱板是我們所能取得的加熱儀器
(二)步驟:固定時間(三分鐘),固定水量(200g),以保麗龍減少環境對溫度的干擾,每隔30分紀錄溫度。
(三.)結果:
起初我們並沒有自製保利龍隔絕外界幹擾,而且每隔5分鐘才測溫度,酒精燈火焰有時會因為風力而忽大忽小,很危險,會燒到保利龍,為了安全,我們便捨棄了酒精燈。
我們進行測試加熱板熱源提供是否穩定,我們發現,若測試時間太久(30分鐘)或水溫太高(小於50)。
水溫變化明顯地非常不規律,於是我們將測量時間縮短為3分鐘,30秒測一次溫度,共測五次。根據這五次的結果,選擇其中3次,溫度變化較接近的,作為我們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與探討。
三、溶液濃度和比熱的關係 (一)質量百分濃度
想法:因為這些溶液的濃度配製比較適合用稱質量的方式,所以,我們選擇了糖水、鹽水、味精水溶液進行實驗。
步驟1.分別配製了3種不同濃度的糖水(10﹪、20﹪、30﹪),鹽水(10﹪、20﹪,飽和時鹽水),味精水溶液(10﹪、20﹪、30﹪)。
2.每次實驗,固定溶液質量為200g,加熱3分鐘,每30秒紀錄一次溫度,每種濃度的溶液都進行測量五次。
結果:糖水10﹪
20 g糖+180 g(10﹪) 20g糖+180g水(10﹪) 20g糖+180g(10﹪) 時間(秒) 溫度(℃) Δ溫度(℃) 溫度(℃) Δ溫度(℃) 溫度(℃) Δ溫度(℃) 0 15.5 0 14.0 0 16.0 0 30 18.0 2.5 16.0 2 16.0 0 60 20.0 2.0 17.5 1.5 17.5 1.5 90 22.0 2.0 18.0 0.5 19.5 2.0 120 24.0 2.0 20.0 2 22.0 2.5 150 25.0 1.0 22.5 2.5 24.0 2.0 180 27.0 2.0 24.0 1.5 25.0 1.0 210 29.5 2.5 26.5 1.5 26.0 1.5 240 31.5 2.0 27.5 1.0 28.0 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