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油墨转移原理
第三章 油墨转移原理 油墨转移方程 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彩色印刷的实地密度 彩色印刷的色序 彩色印刷的套色叠印 印刷适性:采用一定的印刷方式,以必要的印刷速度,必要的印刷数量,必要的印刷质量,进行印刷品的复制时,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印版和印刷条件相匹配并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 第一节 油墨转移方程 油墨转移方程是对转移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解析表达式,它建立了转移墨量与印版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印版墨量x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单位g/m2 或μm ; 转移墨量y :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单位g/m2 或μm ; 油墨转移率: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即 y/x×100%; 油墨转移系数 :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上的剩余墨量x-y之比,即 y/(x-y) 二、W·F油墨转移方程 转移墨量y,首先与纸张接触油墨的面积有关;其次与纸张、油墨的性能、状态,以至印刷条件有关。 y=(1-e-kx){b(1-e-x/b)+f [ x-b(1-e-x/b)]} 印版墨量x,转移墨量y; 极限容墨量b:纸张凹陷处在印刷瞬间可能填入的墨量的极大值; 固化油墨量b(1-e-x/b); 自由墨量:压印瞬间,纸张与印版表面的油墨相接触,除去填充到纸张凹陷处的油墨,而剩余的大部分油墨;x- b(1-e-x/b); 自由墨量分裂率f:自由墨量转移到纸张上的比例; 印刷平滑度k:在印刷压力作用下纸与油墨接触的平滑程度; 结论:在供墨量x一定时,油墨转移量y随b、k、f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印刷条件下,为了提高油墨转移量,必须改善和提高承印物、油墨及其他材料的印刷适性。 极限容墨量b↑:纸张平滑度↓、油墨的塑性粘度↓ 、印刷压力↑ 、印刷速度↓ ; 印刷平滑度k ↑ :纸张平滑度↑和可压缩性↑ ; 自由墨量分裂率f ↑ :油墨的屈服值↓ 、塑性粘度↓ 、油墨连结料的粘度↓ 。 第二节 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一、承印物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1.吸附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边界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达因/厘米或牛顿/米。(1达因=10-5牛)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液体表面分子较其内部同种分子所多余的自由能; 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大; 比表面能σ:形成1cm2新表面所需做的功,单位尔格/厘米2 ;(1尔格=10-7焦)(尔格=达因×厘米)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是两个概念,但二者数值相等。 液体或固体的表面能有自动减小的倾向,可通过自动减小其表面积S或通过其表面自动与周围介质中其他物质的吸附来实现。 2.润湿度 润湿:当液-固两相接触后,体系自由能的降低,即液体分子被吸引向固体表面的现象。 接触角(润湿角):在液滴接触物体表面的地方画出液滴表面的切线,这条切线和物体表面所成的角。 液体表面对于液体的润湿情况可以用接触角衡量。 在承印物上要获得良好的可印性,承印物的表面张力(表面能)应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表面能)。 承印物印前活化、粗化 二、油墨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1.油墨的流变行为 2.油墨的触变性 当油墨受到外力搅拌时,油墨随搅拌的作用由稠变稀,但当停止搅拌后,油墨又会由稀变稠的现象。 应用:给墨过程+印刷过程 3.油墨的干燥性 油墨干燥快慢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 油墨的干燥方式 (1)渗透干燥:干燥时,一部分连接料渗入纸张中,一部分连接料同颜料一起固着于纸面的干燥方式。 加压渗透+自由渗透 (2)挥发干燥:干燥时,连接料中的溶剂部分挥发,余下的树脂和颜料形成固体膜层固着在承印物表面。 影响挥发干燥的因素:树脂溶剂的释放性、颜料的比例、颜料粒子半径 (3)氧化结膜干燥:以干性植物油为连接料的油墨,在吸收空气中的氧分子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使油墨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三、包衬材料的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 1.压印机构弹性衬垫物(包衬材料)的使用 包衬材料的作用 包衬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结论:硬性衬垫优于软性衬垫,适于印刷高质量印品,但对工艺和机器要求苛刻,成本相对较高 3.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率 P0-P1:油墨转移量极少; P1-P2:油墨转移率随压力成正比增加; P2:图像较完整的传递到承印物; P2-P3:工艺压力区; P3:临界压力; P3-P4:过压区,网点变形,图像失真。 第三节 彩色印刷的实地密度 印刷实地密度:某一色墨在承印物上印成实地色块的反射密度。 实地密度由油墨的颜料和连接料吸收光线的性质决定,也受墨层厚度和油墨结膜状态影响。 网点增大值:印刷品网点百分比与原来印版上的网点百分比之差 实地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