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导论详解
可持续发展导论
研究生课程
主讲:朱志梅
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1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2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1.5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
1.6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1.7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重点掌握内容
关于可持续发展几本重要的书、报告和文件.?
重要的国际环境组织.?
几个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1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文明的演进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中世纪
工业时代
农业革命开始
耕种灌溉
铁器时代
公元纪年
Ⅰ崇拜自然:
人类
环境
制约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行为:
开垦耕地,冶炼,制陶、机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
思想:
天命观、有神论,保护生物、因地制宜
Ⅱ改造自然:
实例
Ⅲ征服自然: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
及人类生存
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问题
日益突出
A、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B、先污染、后治理
(工业文明)
(后工业化时期)
Ⅳ谋求人地协调:
农业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畏惧自然.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去适应环境.
公元18世纪初
公元前 8000年
距今300万年
约6亿人
约0.1
亿人
人类出现
改造自然 人类是自然的主人,简单地消费着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
采猎文明时期
新技术革命时期
时间
公元2000年
人口
60.6亿人
不同的认识
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已达成共识: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工业文明时期
约30亿人
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环境问题不严重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
后工业化时期
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小结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自然提供了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通过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形式威胁着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阶段
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产业急剧发展时期开始(即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虽然经历了多个阶段,但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却只经历了一个阶段,即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发展=经济增长,没有把环境问题排在人类的议事日程上来。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前发展时期、农业革命时期和工业时代这三个历史时期。
在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距今一万年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主要是本能地利用环境,采集和捕食所必须的生活物质,并以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的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之中;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乱捕乱采而引起的局部物种减少和物质资料的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饥荒。此时,人与环境的影响处于原始状态的协调。
⑴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一万年前至18世纪初。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环境进入到开始自觉改造环境的时代。
这种改造主要是进一步向大自然索取,农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生态性,即农牧业产品一般具有可再生性,也就是农牧业的排泄物又具有被农牧业自身消化吸收的天性。因此,容易实现生产生态之间的循环。
虽然由于简单的生产工具和自给型经济也对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人口聚集区的环境问题等等。但从全局看,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