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现象;脉搏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动2 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 s一次;将引流袋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阻塞或脱出脑室,立即通知医师。 (三)颅内出血   发生原因 穿刺不力,穿刺针固定不牢,在颅内活动引起脑组织脉络丛血管损伤而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因颅内压降得过低,脑组织塌陷,使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血肿。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引流管位置要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对儿童及躁动患者应加强头部及引流系统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坠床;变换体位时,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而出血。 (2)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脑脊液,可能为脑室出血,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防止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引起脑疝,必要时立即复查CT并做好清除血肿的准备。 (四) 气颅 气颅原因:治疗脑室内出血有时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当双侧引流装置压力不平衡时,空气可由引流管进入脑室,形成气颅。 引流护理中应加强对两侧引流管液面情况的观察,最好采用两侧引流管交替开放的办法。 谢谢! Page ? *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曹姣 概 述 1 部 位 目 的 护 理 2 3 4 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 脑室穿刺 概 述 1 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部 位 2 标记额部距眉间7-9cm旁开中线 2.5cm的A点为?脑室外引流穿刺点, 旁开中线3.5-4.5cm的B-C点之间 为基底节区血肿腔穿刺点。 ? 标记基底节血肿在颞部的 体表投影,O点为中心点标 记自穿刺点至血肿前后壁 及中心的范围线,用以术 中判断穿刺方向。由于基 底节区血肿中心和脑室额 角多在同一冠状面上,因 此实际穿刺过程中指向 双侧外耳道的假想连线 即可。 标线消毒铺单后状态??? 以4mm电钻钻颅过程 置入引流管后可见暗 红色液态血肿抽出??? 估计血肿量的1/3,即 15ml液态血肿被抽出 ?患者引流过程中 (拔管前,可见引 流液明显清晰) 拔管后可见额部发际 内3个缝合一针的创口? 1.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2.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 目 的 3 术前准备及护理 护 理 4 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 (2)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之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 术前准备及护理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术前准备及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便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护理 (3)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 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 (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