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全面了解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我县流通领域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真实情况,我局组织全县14个乡镇食药监分局(所)对辖区部分农村食杂店的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4个乡镇的136家食品经营户。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随着我县工商部门双向痕迹化监管方式的推行,乡镇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食品经营环境已较为规范,基本符合食品安全监管要求。经营户普通建立了索证索票、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基本杜绝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但对于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下的广大农村区域,由于受监管力量不足、经营者流动性强、季节性明显、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多,亟待进一步加强。 一、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期、“三无”食品的问题。有的食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但因保质期较短或销售时间过长造成超过保质期限。主要存在于面包、糕点、饮料、罐头、调味料和即食食品;一些没有商标表示的小作坊生产的小袋包装食品,生产日期随便印刷,甚至没有生产日期等,成为“三无”产品。 2、自产散装食品的卫生条件问题。在农村的一些村口、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农村的集贸市场中,有一部分经营自制的小凉菜、糕点、油条、包子、油炸点心等食品的经营户,还有一些不具备经营散装食品的条件的经营者,存在着生产条件和储存条件不达标的食品安全隐患。 3、经营人员健康条件以及许可资格不合法的问题。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按规定定期体检、办理健康证,经营户特别是流动摊位的食品经营户部分没有获得食品流通许可,就擅自经营食品,在一些偏远村庄,无证经营情况时有发生。 4、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未达到100%。部分食品经营户不能及时坚持记录进销货台帐,有的经营户只是在执法部门检查时记录一些,应付检查,不能持之以恒;一些偏远地区的经营者,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及时索证索票,所经营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更无溯源性可言。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一些“问题食品”能够在农村市场屡禁不止,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市场,有消费群体;其次是经营者唯利可图,同时还有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因素。 部分消费者、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欠缺,《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一些农村消费者基本上没有食品消费方面的安全意识,更没有查看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的意识,也没有向经营者索要所购买商品发票的习惯,认为能用能吃、看起来还可以就行了,不管它是哪里来的,是合法还是非法生产的,有无保质期等,忽视了假劣食品会损害身心健康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给执法部门取证带来难度,不能及时有效维权。 无序竞争为问题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初步统计,目前我县农村食品经营户的进货渠道均为县城10多家批发商、代理商,进货方式为送货上门。这些批发商、代理商的资质、规模良莠不齐,有的不开设门面,没有办公场所,只配一个仓库、一辆送货车、有的甚至是无照经营。为了抢占农村市场份额,这些批发商承诺对出现的问题食品包退、包换,但这些退、换回来的问题食品是如何处理的一直是监管盲区。一些批发、代理商对临近过期品牌食品采取定期回收,然后低价销售给一些超市、经营户以促销的名义销售,但是否彻底回收,已经过期的是否按规定销毁无人监管。部分批发、代理商则将临界食品收回后以低价销往乡镇农村市场,或是混装到新购进的整箱预包装食品中,还有的专门销售销给年纪较大的食品经营户……导致临近过期、已过期、“三无”等问题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当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后,经营户普遍反映是刚进的货,为减少损失,他们往往按批发商的承诺要求退货、换货,觉得自己也是受害者不愿意接受处罚。另一方面从食品经营户的分布看,小的自然村有1-2个副食品经营户、大的自然村有3个以上甚至更多经营户。面对来往不断的各类商品的送货车,有时同一类商品就有两三家供货商,部分经营者为了生存和牟利,往往看那家供货商的价格便宜,就卖谁的产品,只要能赚钱就行,从而忽视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个关键的环节。明知有些食品不合格或存在问题,仍然“心知肚明”的进货销售。 3、经营者的利益驱使和农村消费水平较低等因素,使问题食品占领了农村市场。农村食品店中经销的烟酒副食等生活日用品,消费者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这部分商品的利润非常低。经营者为了维持经营,只有购进不常见的商品,而不常见的商品都是不知名的小企业或小作坊生产,利润空间较大,导致了假劣食品“身影”频现。同时,由于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普遍偏低,较为高档或价格较高的同类食品,在农村市场基本上无人问津或卖得很少,而假劣食品的价格普遍便宜,购买者甚多。这也是农村市场中三无、过期、包装简单、生产日期不清等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得以盛行的原因。 4、是

文档评论(0)

yuerang3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