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doc

吴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分为两期,在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第二期展出时间从2016年1月28日至3月13日。   吴氏祖传在内的梅景书屋之鉴藏,从王谢堂燕到以物换画、以画养画、馈赠等购藏方式和渠道,吴氏用其卓识慧眼,勤奋认真的态度,走完了其一生的使命。      贤孙吴湖帆   多少年来,有人说吴湖帆之后,再也没有一个能将一部中国绘画史,如此扎实娴熟于胸的人。但也有人说,他只有守旧没有创新。吴湖帆的生前,没有像张大千那样,留下“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豪放评价,但他留下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余音,淡定中透着悲情。   吴湖帆生于旧历甲午年,他降生时正逢甲午战争爆发,陆上,海上中国都惨败了。曾任湖南巡抚的祖父吴大??,主动请缨出关领将,无奈官场腐败,将领贪生怕死,一战即溃不成军。吴大??由此获罪革职,回了苏州老家。   吴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家藏书画古器名重江南,但回到老家的吴大??十分清贫。他重名节,不叩权势之门。靠鬻字画,卖古器过日子。后世论吴湖帆颇具祖上遗风,朋友困顿不惜倾囊相助,而自己则每甘于淡泊,虽处困窘,也不愿受人之施。   吴大??是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字学家,金石考据学家。吴家往来无白丁,舞笔弄墨,鉴古论器。但最让祖父高兴的话题,竟是咿呀学语的孙儿吴湖帆。   湖帆六岁,吴大??延请昔日幕僚陆廉夫教孙儿学画。陆廉夫花卉山水兼长,他在自己的画上蒙纸,让吴湖帆依样涂抹。老少两人持笔蘸墨的游戏,使吴湖帆从孩童涂鸦的天趣,逐渐变成书画的兴趣。晚年的吴大??每日在病榻上,撑着身子教孙儿识读家藏文物,吴湖帆虽小却能与病榻上的祖父对答如流。吴大??曾感慨:“有嗣如此死复何恨。”   1902年,甲午之痛深埋于心八年的吴大??撒手西去,留下“善待万儿”的遗嘱,这一年,万儿吴湖帆八岁。13岁那年,吴湖帆进入苏州的草桥学舍,学校以新式教学为主,开放而生气勃勃,学生们课余时间结社办报、写诗作画、关心时局、谈论新事。在这身心俱爽环境里,吴湖帆得到了与家庭传统不同的时代熏陶,也结交了不少今后人生的好友,如叶圣陶、顾颉刚、颜文?拧⒅R菝贰⑼醪?祥等时俊名流。   具眼卓识故宫行   终于在1934年,40岁的吴湖帆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出任故宫书画的评审委员,北上鉴定故宫书画。   到故宫去了以后,就看到这些故宫收藏的南宗北宗的画,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北宗的画里面,也有很多能够吸收的东西。因此,他把南北宗笔墨的风格融化起来了。   故宫之行,使他尽览宫廷深藏的历代名迹,成为吴湖帆艺术生涯重要的际遇。他由此突破明清遗韵,走向了中国绘画艺术宫殿的深处。同时他也写道:故宫旧藏真伪杂陈,今将余目睹者择最精确可贵的列成目录,以便将来确定国宝做参考。   遍览吴湖帆收藏的古画,有个奇特的现象。他珍藏的“四王”真迹、明人字画,往往大小一致,尺寸相当。个中缘故,与吴湖帆比邻而居十多年的好友冯超然曾透露,古画入吴手,不是斩头就是截尾,使长者短之,短者长之,接长了就用妙笔续之。后人常以此来赞叹吴湖帆技艺的高超,孰不知这自然损害了古画的原貌。但事物还有另一面,吴湖帆由此成为修复古画的高手。吴湖帆曾自豪地称自己为绘画医院中外内科的全能医师。他的一生也确实修复了无数破损断碎的古画。   民族危急不辱使命   1935年,也就是吴湖帆发现古人的青绿山水奥秘的这一年。日本人的铁蹄踏过古老的长城,中华大地山雨欲来。   冬夜,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吴湖帆,写下了《对于现代中国画之感想》,或许是感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零落,或许是心伤于民族的危急。他写道:目前之中国,因政治上经济上之原因,一切物质文明,皆仰给予外国,而感觉自身之落伍。于是世界文明国家所重视的中国画,我们也怀疑它。学校图画课程,皆以西画为主体,举国上下都以国画为陈腐,坐视其沉沦消灭。这一年,吴湖帆41岁,因避战乱寄居上海已经十年了。   1924年,江浙军阀大战,古城苏州处于战火笼罩中,潜心画事的吴湖帆逃难到了上海。当年,吴湖帆在嵩山路租了幢三层楼的房子,称它为“梅景书屋”。楼上是画室和卧室,楼下则和表兄一起开了家书画事务所,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接纳时流,与海上画人建立联系。他拜访了吴昌硕、王同愈等前辈耆宿,加入了由江小鹣、潘玉良等人发起的上海艺苑研究所,研究所的成员还有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朱屺瞻等,均为日后中国画坛的宗师大家。      梅景书屋的收藏名动上海,文人雅士时常往来,为上海画坛雅集之所,梅景书屋的主人吴湖帆更是画坛瞩目的人物。   清末,写意之风兴盛,大多数画家不满于那种千人一面,因循守旧的格局,而力图改革,这种思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颓靡之风,给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矫枉过正,在新的时尚下同样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轻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