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学会抓诗歌信息 2、借助信息读懂诗歌 3、了解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解读阅读本质 体验真题明方向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看诗眼 (五)品意象 (三)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四)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五)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六)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 见《世纪金榜》相关介绍 情景关系类提问方式:1本诗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2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1点明情景关系2描绘画面3思想感情答题模式:诗歌运用了XX的手法,借XX、XX等(景物特点)的景物,抒发了作者XX之情。 第四节 表达技巧的鉴赏(一)修辞的巧用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低头采莲子,莲子清如水。《采莲曲》 此外,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夸张、借代、象征、拟人、反问、起兴、用典、反复、排比、互文、叠词等 (二)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 (三)表现手法 1 描写类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① 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细节描写等 ②写景顺序(上下、远近、高低、点面) ③动静、虚实、明暗(浓淡) ④写景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⑤白描、工笔 ⑥渲染 ⑦意象组合 ⑧联想想象 (2)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烘托 2 抒情类的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象征) 借物喻理 叙事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四)结构(章法)技巧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起承转合、宕开一笔、画龙点睛、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 、伏笔照应、 手法类答题步骤:1点明手法2具体分析3思想感情 1、羁旅愁思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思乡怀人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生活杂感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歌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1)情中见景。 这种诗歌以诗人的情感抒发为主,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所见,情中显景,景融于情。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