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龙屯堡考察研究报告.doc
天龙屯堡考察研究报告
作者简介:(1994-),女,河南郑州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本科,研究领域为基础构成设计、项目设计等。
做为天龙屯堡的考察组成员,我们尽心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当大家都在满怀期待准备着见证那个“明朝遗风仍眷恋,凝固时间六百年”的古镇时,谁也没有料到此次滇黔之行的第一站,最后使得我们失望至无语凝噎。
“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首在天龙屯堡广为流传的诗歌道出了当地的特色――石建。而八百年深厚的历史背景更为它增添了些许厚重的神秘感,傩戏,脸子,凤阳装这些文化特色又使人充满憧憬。而最悲莫过于亲眼所见它的残败,处处与前期资料调查出入甚深,完全失却了那个梦中的六百年古城该有的模样。在此次调查报告中,将会全面展示那个原始的天龙屯堡,也会分析珍贵古城何以沦落至此,望对设计相关研究者有所启迪。
一、历史天龙
此次我们考察的地点天龙屯堡是一个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的古镇,它处于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处,附近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处绵延的山脉,古镇距离贵阳市72公里。天龙屯堡古镇最初是一个以军事防御功能完善而知名的屯堡建筑典范,它的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织,如此布局的特点是易守难攻,它横跨在古代重要的驿道上,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天龙屯堡位于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此处聚居着独特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甚至行为活动与周围的其他村寨截然不同,这一独特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此文化现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就是天龙屯堡。
明朝初期,朱元璋调北镇南,在天龙屯堡大量屯兵,其中的士兵大都来自江浙地区的汉族,之前的天龙屯堡并不是现在的名字,本世纪初才被当地的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1381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建立后的第十四年,一支30万人的大军,奉皇帝之命西进,目的是征伐犯上作乱的前朝藩王梁王。大军一直从南京出发远渡洞庭湖,又经历了两月艰难困苦的“万里生死途”,终于在普定(今安顺)打败了敌军,最后取得了平叛胜利。在这支队伍中,有4位南京籍的军官还传出了千古流芳的故事,他们情同手足,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并按照年龄长幼的顺序统一改名为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次年,大明皇帝下令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于是四个军官兄弟就一起就地定居,经年累月,成就了今天的天龙屯堡。
屯堡人是明朝江浙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就是于明初征南入黔的汉人,响应朝延号召,“屯田戍边”。时光飞逝,不变的是今天的屯堡人仍旧穿着明朝的长衣大袖;仍旧跳着明朝的舞蹈――军傩(地戏);仍旧生活在老祖宗跑马征战百战不殆的荣耀之中。屯堡人的文化是六百年间凝聚的一个迷,六百年中练就的一个魂。正因为有了明代的西南“屯戍之师”,才有了世间绝无仅有的屯堡文化。走进古老沧桑的天龙屯堡古村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样一种与周边村落截然迥异的文化的存在。屯堡文化自成体系,它既不同于其他的传统汉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的少数民族文化,它是既独立又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屯堡生活的人在服饰、语言、建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遗存着,固守着六百年前的梦,一个神秘的梦。
二、文化天龙
早在六百年前,当时在云贵高原上的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为了争权夺位,起兵造反,皇帝从南京集合三十万大军入黔平叛。在叛乱平息之后,为了加强边防力量,以防万一,永绝后患,朱元璋命令征南大军就地驻扎,在当时的滇黔古驿道产粮区和驿站地区建设“屯堡”。采取并且推行军队屯田驻垦的政策,兵丁都是都来自江浙一带的汉族,并且还从南京,江西,安徽,鼓励一些汉族工匠和平民大量迁往这里,沧海桑田,当一切都成为历史的时候,这些远方而来的军民却没有被同化,没有被改变,依然固守着从汉族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汉族文明。仿佛时光被凝固,这一切被永远定格在六百年前,这些军民以其特有的汉家传统文化姿态执着又虔诚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屯堡文化”,天龙屯堡古镇就是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典型载体。
特殊的战争背景决定了当地特殊的文化,当地的汉人虽然迁居而来,在漫漫岁月中却一直坚守着明朝的礼仪文化,成为了研究明朝文化的活化石。在服装上,天龙屯堡的居民仍然穿着明朝的传统服装,这一身奇异的“凤阳汉装”一穿就是六百多年,优美的服装展现出大明朝江南女子的独有风韵,透露着屯堡妇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贵;在娱乐上,屯堡人喜跳“地戏”,这是一种以平地为舞台演出的戏剧,是行军傩戏的一种,起源于明代,俗称跳神,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俗艺术品上,屯堡的翘翘鞋由来已久,屯堡的女人为了行军和劳作的方便,一律不裹足,当年男人们在外征战驱敌,女人们则留守家园,为了避免危险,女人们的鞋头被做成翘起的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