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病理学论文

桃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桃树拉丁学名为Prunus persica,英文名为Peach,种名为桃 。桃树原产我国,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落叶小乔木,高4-8m。叶卵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3-4cm,边缘具细密锯齿,两边无毛或下面脉腋间有鬓毛;花单生,先叶开放,近无柄;萼筒钟,有短绒毛,裂叶卵形;花瓣粉红色,倒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果球形或卵形,径5-7公分,表面被短毛,白绿色,夏末成熟;孰果带粉红色,肉厚,多汁,气香,味甜或微甜酸。核扁心形,极硬。 我们校园里有很多桃树,经过对桃树的认真观察,发现一些桃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我们将从每种病虫害的简介、症状、病原机理、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在这里值得补充的是,在以下的五种病虫害中,前面三种为我们校园所观察到的病虫害。而后面的两种则是我们补充的两种桃树容易换的病虫害。通过查资料和上网学习,我们学到的具体病虫害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桃树缩叶病 1、简介:桃缩叶病在我国南北方桃产区均有发生,南方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发生较重。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叶片大量早落,削弱树势,不仅影响当年产量,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该病还会危害梅、李等果树。 2、症状:桃缩叶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花、幼果和嫩梢。春季幼叶刚抽出就表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展叶后皱缩程度加剧,叶面凹凸不平,受侵染部位的叶肉增厚变脆,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病部表面长出一层银灰色粉末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图1)。病叶脱落后,腋芽再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 新梢受害呈灰绿色,节间缩短,略肿,叶片丛生,严重的会使新梢枯死。花瓣受害肥大变长。果实受害变畸形,果面龟裂,易早落。 3、病原机理:桃缩叶病病原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属子囊菌亚门。病叶表面的银灰色粉状物为它的子囊层,子囊裸露排列成层,圆筒形,内有4到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可以芽殖产生许多芽孢子。 发病规律:桃缩叶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次年春季桃树萌芽时,越冬孢子也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桃芽鳞片上并潜伏在内进行越冬,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桃缩叶病的发生与春季桃树萌芽展叶期的天气有密切关系:低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延续时间长,不但有利于越冬孢子的萌发,而且还延长了桃树萌芽展叶的时间,即延长了侵染时期,因而发病就重,若早春温暖干旱,发病就轻。一般早熟品种较中、迟熟品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发生。 (2)、摘除病梢,加强管理 当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银灰色粉状物前摘除销毁,可减少来年的越冬菌量。对发病树应加强管理,追施肥料,使树势得到恢复,增强抗性。 桃流胶病 1、简介:流胶病是桃树栽培中最常见的枝干病害。南方温暖、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生尤其普遍。轻则削弱树势,影响产量,严重的可致全株枯死。除桃树外,李、梅等核果类果树亦常发生流胶。 2、症状:桃流胶病主要发生主干、主枝上。春天树液开始流动时,在树干和主枝的皮层处,常可见到分散的疱状隆起,用手按之有松软感,不久皮层破裂,从内部渗出透明柔软的胶质物,逐渐堆积成茶褐色的硬质胶粒,其大小因疱状隆起的大小及树体长势和受害程度不同而异。剥开病部表皮,可见其皮层呈褐色湿腐状。流胶量很大时,会严重削弱树势以至整株枯死。 3、病原及机理:桃树流胶的病原比较复杂,引致桃树流胶有三个因素:(1)生理性流胶:当受霜冻危害、冰雹伤害、机械外伤、或由于肥水管理不当致树势衰弱等非生物因素而引起的流胶。桃树缺硼也会引起流胶。(2)病理性流胶:当桃树感染了一些真菌性病害后,也会发生流胶。如感染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ribis(Tode.)Grossenb. 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科、葡萄座腔菌属)后,在树主干和主枝上、病部微肿胀,皮层下有流胶;感染了桃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cola(Wint.)Rehm.](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链核盘属),也常引起流胶。(3)复合型流胶:由于树势衰弱或虫害(如天牛、蠹蛾等为害)造成伤口,一些弱寄生真菌趁机侵入引致的复合性病害。发病规律是非侵染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严重时小枝也可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后分泌出半透明、柔软的树胶,雨后流胶重,随后与空气接触变为褐色,成为晶莹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