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心理干预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原因 对麻醉和手术的意义、目的和预后缺乏足够的认识 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 对麻醉和手术医师的技术担心 五、心理干预在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 稳定患者情绪,调整应激状态。 加强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认知,使患者科学、客观地认识麻醉和手术,减轻心理负担,稳定患者情绪,降低焦虑和紧张程度,从而有效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稳定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减轻疼痛,减少辅助用药,促进术后康复。 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一系列心理疏导,降低了焦虑和紧张程度,使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平稳;并可使患者的疼痛域值提高,减少术中降压药和镇痛、镇静催眠等药物的应用。 融洽医患关系 围手术期实施心理于预,通过医患间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增进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工作的了解,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并提高信心,有利于治疗和康复,也改善了医患关系。 六、术前心理干预 麻醉和手术前患者的心态复杂,并且多变,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最为重要。术前应认真访视患者,详细了解病史,鼓励患者倾诉烦恼,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包括解释、鼓励、保证、指导、促进环境的改善等五种成分,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耐痛阈和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心胸外科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2015.05.18 心胸外科 包海军副主任医师 一、概述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麻 醉医师和手术医师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在围手术期运用温和、明确、简单、肯定的语言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通过自主意识的调节抑制麻醉和手术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烦躁、抑郁等心理因素,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稳态,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 二、围手术期常见不良心理 担心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如麻醉意外 能否安全苏醒,是否出现麻醉处理不当造成瘫痪或死亡 ,麻醉效果如何,术中是否疼痛。 担心与手术相关的问题:如手术是否会顺利,主刀医师的技术如何,疾病的性质,要求保留脏器,创口的愈合,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担心社会因素相关问题:如陌生的住院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手术室特定的环境,手术费用昂贵,儿童尤其担心与父母分开,产妇担心胎儿畸形等。 四、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 患者术前和术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有报道心理应激显著降低心室颤动的阈值。 患者情绪不稳定或躁动不安、行为异常,与医务人员的合作性变差,增加围手术期处理的难度,或延误手术时机。 由于恐惧一紧张一疼痛综合征,使痛阈下降,可能使用较大剂量的安定镇静类和麻醉类药物。术后亦易出现躁动、恍惚等不良行为,显著延长术后康复期。 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恢复质量下降和恢复时间延长。 七、术中心理干预 术中应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手术类型以及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可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注意力,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暗示。 术中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肌肉紧张,对术中牵拉反应等不适给予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并减少各种声响,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尤其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和预后,以此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八、术后心理干预 术后患者都十分关心手术的确切效果。故术后要经常探视患者,及时告知手术顺利成功,稳定患者情绪。即使手术不太顺利,或有不良情况,暂时也不要告诉患者。对患者的切口疼痛和其他不适及时给予关心和同情,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及时解决,如镇痛处理等。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恢复期的各种锻炼。 九、特殊患者的心理干预 对老年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疏导时,态度要和蔼,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让他们感到被尊敬、被重视、被理解。对询问和质疑要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告诉他们各项准备很充分安全有保障,减轻他们的多虑情绪。 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交谈应亲切,多用儿童语言,让患儿把医护人员看成是他们的朋友,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耐心答复,态度要和蔼,让患儿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保证患儿与医护人员很好地配合。 十、总结 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主导思想已融入现代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医学实践之中。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够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创造积极的情绪,减轻麻醉和手术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