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希:用艺术去生活.doc
陈希:用艺术去生活
也许是从美国画家惠斯勒开始,“修养”成了背书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做艺术”似乎就是要将所有的生活经历泼洒在画布上,让人们看看“这就是我”,展示作品也就成了一个比拼艺术家阅历的战场。对于艺术,陈希在追逐结果的过程中不断努力,重要的是后来艺术为我所用,成了他生活的工具。
“我的生命越来越少”
生于1983年的陈希可谓经历丰富。他在艺术市场最好的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油画系,乘着市场的东风,毕业之际将作品换成了支撑其艺术生涯的第一桶金。在老师景柯文的鼓励下,他与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一样,开始了北漂的旅程。
行为艺术在西安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王楚禹、舒阳等实践者和批评家都在这里进行过早期行为艺术的探索。陈希从2005年加入到行为艺术的行列当中,读书时便与李岩、祁影、高雅、高娜共同组建艺术团体“一+上”艺术小组。北京的艺术圈更是风起云涌,活跃的当代艺术氛围中各种艺术形式涌现,有外国观察者将这段时间的北京比作60年代的欧洲,艺术家们几乎不为利益,只做艺术。行为艺术当然是这个时候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这时的陈希几乎是怀揣着80年代文艺青年的生活方式,在北京租工作室做作品,与艺术家聚会、探讨艺术和生活。他回忆说:“那时候最有名气的行为艺术家也都还过着普通的生活。”
这时的陈希进入了创作的高峰,作品《我的生命越来越少》一时间成为圈内好友的话题。这件作品倾注了他对成长经历的严肃思考。从小听父亲说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多少人口,童年的他认为这些名词的背后是等分的面积、平均的物质生活,慢慢长大,他意识到不平等才是世界的本质。那么还有什么是有可比性的呢?只有基于时间的生命本身了。陈希在2007年“六月联合”艺术节上实施了这件作品。他站在一个挖好的土坑中,站着面对围观的观众,反复口述“我的生命越来越少”,与现场的观众共同消耗了10分钟的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快速地重复一个句子,让他缺氧而且肌肉麻木,后面的5分钟他已经无法清晰准确地说出“我的生命越来越少”。而含糊不清并且结结巴巴的单字一个一个粘结在一起……10分钟之后,一个突发状况发生,他倒在表演现场,喘着粗气说不出话来,表演也随之结束。
后来,“我的****越来越少”成了朋友间调侃的话语,“我的钱越来越少”,“我的烟越来越少”……艺术之后,宏大的意义被消解在朋友善意的调侃之中。
求艺术的路上再出发
北京的艺术氛围固然浓厚,但感性的艺术家更顺从自己的内心。被一份感情牵引着,陈希从北京南下武汉,2009年,他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专业的研究生,跟随魏光庆老师学习。如同彭坦在《南方》里描述的一样,“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不同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将他完全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同时,新的人文环境也给他的艺术创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重新踏入校园的陈希专注于油画作品的体验,从激动的创作状态沉淀下来,在颜色组合、画面肌理和形式感的安排上做了丰富的尝试。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反复揣摩画笔、颜料、画布在绘画过程中的体验,集中创作的“网”系列作品逐渐形成了他的符号。他说“在一个图像里,我几乎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试遍了。”
2010年,李巨川发起的东湖计划“每个人的东湖”再一次燃起了陈希行为艺术创作的热情,然而这时的陈希变得更加内敛和厚重。他带上设备,在东湖边的某一棵柳树下,抽了一支烟,整个拍摄过程他都是面朝着湖水,背对着镜头。《点一支烟看你,东湖》是他参与东湖艺术计划的作品。这短短一分多钟的影像作品中,凝结了他对武汉复杂的感情。一支烟抽完,他深吸一口气,望向远方,最后用脚捻灭烟头的那个动作意味深长。这时候陈希的创作不再指向某一种特定的主题,不管是他的行为还是他的油画创作,都内化成一种状态的记录,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作品中向外指涉的价值。
生活的形式感
陈希聊天动真情,酝酿感情的时光中,手里夹着的香烟便成了惹人注意的道具。一缕青烟扶摇直上,陈希说“这是一种生活的形式感。”
在追逐形式感的路上,陈希没有少走弯路,后来却也看透了这些色相变幻,踏踏实实画他的画。近年来,陈希的架上作品没有在面貌上出现大的变化,乍看上去,还是透过纱窗看到各种景物。而从作品中那些细小的笔触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对作品,甚至是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入的体验。
纱窗是陈希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元素。他并不回避谈论年轻艺术家需要寻找一个图像符号来确立认知。陈希在将近十年的过程当中在这个题材上反复揣摩,这些网背后的图像就成了他生活的记录,体验式的绘画将网物化成他情绪的痕迹,笼罩在图像前方,将当下与过去隔开。对纱窗强烈的记忆是80年代人不得不提及的人生经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人口圈定在工厂,成长于此时的小孩多多少少都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