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克要点.doc
第二十一章 休 克
基本要求
掌握休克的概念及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掌握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及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
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休克时细胞代谢变化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熟悉各型休克的特点及发病的主要环节
熟悉休克的病因及分类方法。
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知识点纲要
休克的概念
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常见的病因有:失血、烧伤、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力衰竭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
休克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按始动环节分类:
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包括: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及正常的心泵功能三个环节。不同类型的休克,尽管病因不同,一般可经过以上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影响组织的有效灌流量,从而引起发病,如: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过敏、感染及强烈的神经刺激等引起血管容量增大导致血管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塞及心室扑动等可导致急性心泵功能障碍,引发心源性休克。
)休克分期
1. 缺血缺氧期
该期主要特点为除心、脑血管以外,全身小血管持续收缩而引起缺血缺氧,此时心脑供血无明显障碍,故称为休克代偿期。由于这些变化为休克过程的早期阶段,又称休克早期。
2.淤血缺氧期
淤血缺氧期是指休克的原始病因未除,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乳酸等扩血管物质增多使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减弱而导致的淤血状态。其主要特点为腹腔内脏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血液分隔并淤滞在这些器官内,心脑供血因此而明显减少,故又称为休克失代偿期。
3.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是指微循环血管平滑肌麻痹而扩张导致的血流停止阶段。其主要特点为凝血系统激活、广泛微血栓形成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1. 休克根据微循环改变的特点分为三期,但有些休克不一定都经历这三个过程,如过敏性休克发病后可直接进入微循环淤血期;而严重烧伤或严重败血症时,休克早期的表现不明显,一开始即以晚期表现为主。休克的分期如下:缺血缺氧期(即休克早期、代偿期、微循环痉挛期),淤血缺氧期(即休克期、失代偿期、微循环扩张期),DIC期(即休克晚期、 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2.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
(1)微循环的变化(或特征)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以前阻力增加为主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微循环灌流减少
动-静脉吻合枝开放
(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引起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主要机制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加压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增多。
(3)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输血,自我输液、血液重新分布和稳压效应四个方面。
3.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
(1)微循环的变化
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不明显,
真毛细血管网开放
微循环灌多于流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或聚集
(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乳酸、组胺、激肽、腺苷等扩血管的物质增多,使血管扩张,血流缓慢;白细胞的贴壁、嵌塞也可使血粘度增大,血流更加缓慢。
(3)休克期微循环变化失代偿的后果
心输出量降低
动脉血压急剧下降
心脑供血减少
4.休克晚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
(1)微循环的变化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降低
真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
微循环麻痹(不灌不流)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内凝与外凝系统激活,导致DIC发生。
(3)微循环变化的后果 休克晚期的主要后果是: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4.休克时细胞代谢的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代谢障碍包括:
(1)供氧不足,能量生成减少
(2)酵解增强,局部酸中毒
(3)脂肪代谢障碍
二、细胞损伤与凋亡
(1)细胞损伤 包括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损伤三部分。
(2)细胞凋亡 休克时血管内皮细胞、嗜幼性粒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肝星状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因TNFα、IL-1、H2O2及NO的作用而发生凋亡。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 可分为: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和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前者见于休克早期,主要与各种缩血管物质增多使肾血管收缩有关。因未发生肾小管坏死,肾血流一旦恢复,肾功能也易于逆转。后者见于休克期,尤其是休克晚期,由于长时间缺血和毒素的作用可造成肾小管坏死,即使肾血流恢复,也难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临床肺、纵隔.ppt
- 临床路径-心外科4.doc
- 临沂抽动症如何治疗 ?效果好不好.doc
- 主动脉硬化.docx
- 主治医师病理学技术.doc
- 主管护士.doc
- 九味镇心颗粒.ppt
- 乳腺囊肿和纤维瘤吃啥好 乳腺囊肿较新治疗.doc
- 乳腺讲稿.doc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pt
- 6.1 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中的创新应用与性能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创新以水火箭实验推动学生物理概念的认知发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8 《船舶制造企业数字化造船技术在我国船舶工业中的产业政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乒乓球训练中战术意识与运动技能的融合发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课件——项目一 课程基础与制图规范.pptx
- 《水族景观制作与维护》课件——项目4.海水水族景观的制作与维护.ppt
- 《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课件——项目五 实操技能实训.pptx
- 《现代钢铁生产技术》课件——项目三 炼铁工艺与设备.pptx
- 《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课件——单元一:钢轨及其联结.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