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化市首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
第14周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陈许娟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它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教材按照“摆小棒——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叙述数的组成”的顺序由扶到放,教学11等四个数的写法和组成,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器,初步认识数位,初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想想做做”通过看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在计数器上画算珠表示数以及填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又通过在数轴上填数,填写“”或“”等形式,让学生把握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填写小动物的房间号,让学生理解数的序数意义,并练习写数。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在设计教学时,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会读数,知道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有些小朋友甚至一页一页地翻。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在教学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此外,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大家子的人众星拱月,于是孩子们渐渐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合作意识不强,要么一味地自顾自,接二连三地摆;要么待在一边自己玩自己的,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加强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学习活动。
一节练习课的点滴思考
程剑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练习七”,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熟练掌握用统计的方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统计观念。
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只有4题,本以为可以很轻易的解决。但事与愿违,没有能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
一、学生整理数据的速度太慢了,不完全统计,最快的学生完成第1题用了1分钟左右的时间,最慢的用了5分多钟,这是何等的差距,让我无语。智力因素是一方面,更多的我相信是学生的态度,当今学生的学习态度,我真的不敢恭维。课间,和同年级的其他任课老师聊了聊,学生自期中以后,一直处于这种烦燥期。看来我班不是个别现象,莫非学生也有“情绪亢奋期”,接下来的我们应该进行更多的心理疏导。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直是从教以来坚持的准则。每天、每节课花几分钟和孩子们聊聊,多多交流,更能促进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信任,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二、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备学生一直是被我们教师忽略的一个细节。如何备学生,怎么备,大概从一下几个角度: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四)备学生的能力;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看图说话
江苏省兴化城东中心小学 朱国森
教学认识分数,师出示投影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分钟,第人根据图说一句话。学生回答各种各样,回答很全。
图上有两个小朋友;
图上有两瓶矿泉水;
图上有四个苹果;
图上有一个蛋糕;
图上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去郊游;
……
老师问:两个人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来帮助他们分一分,好吗?我们要公平,让他们吃到同样多的食物,你想帮他们分什么?怎么分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学生代表发言。
我帮他们分苹果,每人分得2个苹果;
我帮他们分矿泉水,每人分得一瓶;
我想帮他们分蛋糕,每人分得一半;
……
师根据学生的话,出示动画。
结合学生说的“一半”,师生学习二分之一……
从看图说话中,让学生参与学习,在郊游的情境中,学生能积极参与,热心帮助图中的小朋友平分好吃的,分食物的过程中,学生能时时强调“平均”二字,生怕分得不公平。
当分到蛋糕时,学生自己提到了“一半”这个词,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