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色骑行,畅游山水之间.doc
绿色骑行,畅游山水之间
摘要:大江大潮大武汉,丰富的山水资源为武汉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堤防作为保护城市的重要防洪防线是不可或缺的,如何积极有效的建设堤防型绿道?我们对堤防型绿道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就堤防型绿道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张公堤绿道建设为例,详细解析了建设中的一些设计和思考。张公堤绿道建设在堤防型绿道的建设上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学习,在兼顾防洪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绿道建设有机融入到堤防建设中,使之成为绿色之堤,风景之堤。
关键词:堤防 堤防型绿道 张公堤绿道
引言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武汉这样,与长江汉水的关系如此亲密,没有哪一座城市的发展与洪水的抗争息息相关,大水几乎构成了这座城市的部分面貌一一江汉平原从魏晋时代就开始修堤防,1635年,汉口立起了第一条长堤,正街形成了;1864年,地方政府又在长堤外的湖荡中修筑了汉口堡以挡来水,汉口面积增加了3倍;1904年,张之洞修建张公堤,真正赋予了汉口现代城市的形象;1958年时建成了东西湖围堤;1997年的武汉,沿江一带建好了防水墙,江堤种植了防浪林。直至三峡的建成,武汉的防洪才得到一丝喘息,堤防是武汉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大大小小的堤防成为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的组成部分。
武汉市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把武汉绿道建设摆到与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从而拉开了绿道建设市区联动、奋勇争先的序幕。《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对武汉的绿道建设进行了统一的规划,绿道选线将堤防纳入到绿道的网络建设中,《武汉市绿道建设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对绿道的建设做了具体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是总体而言,建设规划及技术指引都没有对以堤防为主体的绿道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规范指引,从而使以堤防为主的绿道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武汉丰富的堤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么武汉堤防到底有哪些?武汉城市堤防包括城区和郊区两部分。堤防全长800km,其中按重要程度和水系划分,长江、汉水干堤465km,连江支堤335km;按等级划分,国家确保干堤194.4km,一般干堤、连江支堤605.6km;按堤防结构划分,混凝土防水52.42km,其中蔡甸2km,城区50.42km,其余为土堤。武汉市城区分为汉口、武昌、汉阳3个独立的防洪保护圈,同时包括一些历史老堤如张公堤、袁公堤等,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堤防型绿道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而独特资源。
一、概念及特点
1.概念的提出:
堤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堤防型绿道建设是对城市绿道建设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可以给其做如下定义,以防洪堤防为主体,兼顾防洪、景观需求,具有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及牛态文化功能,良好的通达及联通性,串联周边城市景观功能区与周边城市绿道相衔接,具有一定服务功能满足人们游赏需求的复合型绿色景观通廊,可以将临江临河碎化、隔离、零散的自然资源、生态斑块整合为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
2.绿道特点:
一般堤防的标准类型由堤顶防洪通道,防浪林台,戗台等组成,堤防工程的特殊性,使堤防型绿道的建设具有其特有的一些优缺点。
1)主要优点:因地制宜,节约投资,利用堤顶防洪通道及防浪林台建设绿色骑行绿道,易于形成串联自然山水的重要通道:滨江临河空间开阔,景色怡人,承载一定城市文化历史及自然生态文化展示功能,成为人们放松心情,追寻自然生态休闲的理想之所:与城市的其他绿道串联成为建设城市绿道网络空间重要连接线及转换通道:堤防标高一般都高于城市道路,骑行其上,视野开阔,能令人以独特视角去欣赏城市景象及河湖自然景观,能充分发挥城市地理优势形成观江观湖的绿色通廊:堤防的类型多样可以结合坡道及防浪林台等,各种野花的独特设计形成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野花花堤,强化绿道的景观特色等。
2)主要缺点:防洪功能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堤顶道路多处出现断口,导致绿道无法联通:堤顶防洪通道交通功能复杂,往往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职能,存在绿道与机动车混行增加骑行风险:堤型、堤坡对堤顶绿道骑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堤防的特殊性使交通的通达及联通性受到限制,线路较长管理难度较大等等。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的建设好堤防型绿道,使之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绿道建设网络中呢?张公堤绿道的建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案例解析
张公堤全长约22公里,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解除汉门水患、扩大市区督鄂有年的张之洞主持修建,建成后汉口面积扩大20倍。“后湖堤岸枕江湄,田海沧桑一瞬间”,民间用这样一首汉口竹枝词感念张之洞的恩德,将之命名为“张公堤”。其子张仁蠡担任武汉市长期间,对武汉的堤防维修从未停顿,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