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孟子》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孟子》导学案

第三讲 《孟子》 【知识链接】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相传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到达梁国,梁惠王没有接受(孟轲的)言论道义,反而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他只好就回到家乡,退居讲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特点有: 1、善于论辩。 2、极有气势。这也和时代有关。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顾炎《日知录·周末风俗》 ,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孟子虽非一般的游士,而周游列国,也不免要游说的。 3、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 (一)孟子见梁惠王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子的义利观,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义利观 【选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③将有以④利⑤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⑥有仁义而已⑦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⑧曰‘何以利吾家⑨?’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⑾,弑⑿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⒀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⒁后义⒂而先利,不夺不餍⒃。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⒄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叟(sǒu): 对老人的尊称 亦: 句首助词,无意 4、有以: 有什么用来 5、 利: 使……受利 6、 亦: 只 7、而已: 罢了 8、 大夫: 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9、 家: 大夫的封邑 (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10、 交征利: 互相 求取利益 11、 乘: 音shè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 12、弑: 子杀父,臣杀君 取: 拥有 14、苟为: 如果 后义: 以义为后,轻视义 。 后文中的“先利”,以利为先, 即重视利益 不夺不餍 yàn : 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 餍:满足 后: 轻视 【背景介绍】 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来经营天下。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思考】 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在这段文字中孟子反对什么 ? 3、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 4、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二)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向背的积极思想 理解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含义 【原文】 梁惠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