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doc
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摘要】 目的 与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进行对比, 研究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势。方法 选取4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 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采用撑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2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 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1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 术前1 d及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于1、6个月随访时候无明显肌肉萎缩,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胸腰椎体;骨折;内固定
在传统的胸腰椎后路手术中, 一般需要对双侧椎旁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进行剥离, 这样就容易对椎旁肌肉造成缺血以及失神经支配, 破坏脊柱正常的生理组织, 术后瘢痕愈合后, 容易影响腰背部肌肉的强度, 容易残留腰背部疼痛[1]。为了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 各种胸、腰椎后路微创入路手术方法应运而生, 经多裂肌间隙对于只需行后路撑开复位, 无须椎管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有其独到的优势。本研究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 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椎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22例, 男16例, 女6例, 年龄19~46岁, 平均年龄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组21例, 男18例, 女3例, 年龄17~45岁, 平均年龄34.6岁。其中T12椎体骨折为18例, L1椎体骨折16例, L2椎体骨折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患者的损伤时间在2周以内, 拍片显示为:新鲜骨折;患者为单纯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没有脊髓神经症状;Denis分型为前柱无压缩或者压缩但不伴后柱损伤的爆裂型骨折, 患者在手术中不需要后路椎管减压。
1. 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采用撑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22例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 全身麻醉满意后, 患者取俯卧位, 保持腹部悬空(应用体位垫子), C型臂常规术前透视以定位骨折椎体, 以骨折椎体为中心, 用划线笔后正中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 沿标记线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软组织, 自胸、腰背筋膜表面分离, 肌间隙入路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体骨折。剥离皮下组织至后正中线旁开2~3 cm, 寻找多裂肌和最长肌肌肉间隙, 用骨膜剥离子钝性分开肌间隙后, 用电刀剥离显露上关节突外侧缘及横突, 以上关节突外缘线、横突中线交点为进钉点, 用定位针常规定位, C形臂透视确认定位针位置良好后, 开路锥及开口器开口, 丝攻扩大进钉钉道, 拧入椎弓根螺钉, 安装两侧钉棒及顶丝, 用撑开器撑开使骨折椎体复位, C型臂透视, 复位满意, 拧紧顶丝, 冲洗缝合手术伤口, 术毕不用放置引流。21例患者采用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采取后正中切口, 切断肌肉、韧带在棘突的起点, 用电刀骨膜下剥离多裂肌至关节突和横突水平, 剩下的其余步骤与同肌间隙入路治疗组基本一致。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定期复诊随访, 评估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的1、6个月后的VAS评分;并在末次随访中评估患者平背畸形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45~75 min, 术中出血量80~ 130 ml;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组70~106 min, 出血250~300 ml,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6个月肌间隙入路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内固定系统于肌间隙内, 无死腔存留。
3 讨论
从解剖结构过程中可以看到胸、腰背部筋膜切开后, 即可发现最长肌呈纵向排列, 最长肌内侧的多裂肌沿着肌肉间隙向深层显露, 这样切开后容易显露小关节突和横突, 在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时比较方便, 胸腰段椎体无肋骨的保护, 这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药管理循环法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中的效果评价.doc
- 田俊:理想的中学正在热启动.doc
- 由“三规合一”走向“三规叠合”的路径与方法.doc
- 由“废园”看《在酒楼上》.doc
- 由动画角色表情简析人类的表情.doc
- 由大众文化视角解读牛仔文化的恒久魅力.doc
- 甲基强的松龙佐治合并细菌感染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doc
- 甲壳胺人工皮膜与凡士林纱布治疗中厚层皮片供区的疗效比较.doc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对异位妊娠治疗效果分析.doc
-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瘢痕妊娠疗效观察.doc
- 经肛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痔临床疗效观察.doc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大肝癌患者临床分析.doc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良性疾病临床价值与应用前景分析.doc
- 经脐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分析.doc
-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纤维瘤手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doc
- 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诊疗中的应用分析.doc
- 经腹经阴道超声对提高宫外孕诊断准确率的应用价值.doc
- 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与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办法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doc
-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TLRP)与开放性手术的对照研究.doc
- 经腹部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腺病效果对比研究.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