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赶走女孩脑袋里的小怪兽.doc
赶走女孩脑袋里的小怪兽
她的脑子里住着一只小怪兽
娇娇是一个6岁的女孩。她非常黏妈妈,就连妈妈上卫生间,她都站在门外等。两个月前的一天,妈妈上厕所的时间比较长,娇娇不停地拍门,哭闹着让妈妈出来。妈妈一气之下,打了她一巴掌。不久,娇娇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不爱理人的状况,甚至出现了“幻觉”。 一次,妈妈开车送她去幼儿园,等红灯的时候,娇娇忽然哭了,说对面车里的阿姨在骂她!爸妈马上带她去了医院,精神科大夫说,娇娇是因为受到生活事件刺激,出现了假性幻觉和假性妄想,因为病程短,建议先做心理咨询。
预约的咨询时间刚到,娇娇和妈妈就一起“挤”进了咨询室,她像章鱼一样缠在妈妈身上。“娇娇,你下来,太没礼貌了!”爸爸想把女儿拽下来,但粗暴的动作引发了娇娇的不满。她尖叫着挥舞双臂,脚上的鞋子也甩了出去!快要被爸爸拽下来的一瞬间,娇娇突然大喊:“打!打死你这个小怪兽!”听到这句话,娇娇爸爸一下子泄气了,松开了手;妈妈更是当场哭了出来。
我递给娇娇妈妈一盒纸巾,她一边擦眼泪,一边小声向我解释说:“最近,娇娇总觉得身边有一只小怪物跟着她,急起来就是一通乱打,打不过就哭闹……”
我蹲在娇娇身边,问:“娇娇,你是和小怪兽朋友一起来的吗?”
娇娇噘起小嘴说:“阿姨,你说错啦,它不是我的好朋友!”
“哦,那它是男孩还是女孩?”
“女孩!”
我又靠近她一些,柔声问:“来,告诉阿姨,她在哪儿?”
娇娇左看看,又看看,过了半天才困惑地说:“她不在这儿!好像……好像……她就住在我的脑子里!”
“哎呀,她住在你的脑子里,我们看不见呀!”我故意模仿娇娇的语气。然后,从抽屉里拿出彩泥,问娇娇:“阿姨很想知道小怪兽长什么样,能不能捏出来给我看看?”娇娇有些犹豫,没有接过彩泥。我鼓励她:“如果害怕,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哦!”这一回,娇娇勉强答应了。
过了一会儿,在爸爸和妈妈的帮助下,娇娇把“小怪兽”捏了出来。它的模样像个兔子,身体是橙色的,眼睛是绿色的,耳朵是红色的……颜色非常浓郁鲜艳,看上去却很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恰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
“这就是你脑子里的小怪兽吗?她是这个样子啊!”我好奇地问。
娇娇有点儿不好意思:“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样子……可是,她一出现在我脑子里,我就会特别害怕……”
和精神病患者的幻觉不同,儿童的“幻觉”往往是一种内心感觉的投射。娇娇害怕时,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恐惧。小怪兽本来是一个模糊的影像,我引导娇娇用语言和泥塑来描述小怪兽,是一个逐渐外化的过程。通常,当孩子将内心的恐惧外化、形象化之后,恐惧感就能够减少一多半。
“来,我们一起给小怪兽做一个会飞的斗篷。这样,晚上你睡着后,她就会趁你做梦的时候飞走了……”接着,我和娇娇爸妈一起动手,给小怪兽做了一件美丽的花斗篷。看到穿着斗篷的小怪兽,娇娇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给小怪兽穿斗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进一步帮助娇娇淡化恐惧,和恐惧分离。
咨询结束时,我私下叮嘱娇娇的爸妈,注意淡化“小怪兽”这件事。如果娇娇提起小怪兽的话题,千万不要紧张,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娇娇再嚷着要打小怪兽,在确保她安全的情况下忽视她的动作,假装看不见。之前,娇娇一再地被小怪兽折磨,有一部分原因是,用这种方法最能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当这招不好使时,娇娇就会用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她为什么黏着妈妈不放
半个多月后,娇娇没再出现幻觉。虽然成功送走了“小怪兽”,但还没有解决娇娇的心理问题―她为什么会这么黏着妈妈呢?
我把第二次咨询的重点,放在亲子关系上。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俩没能像对待小怪兽一样同仇敌忾,而是站在了对立面:爸爸怪妈妈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妈妈嫌爸爸不理解她的难处,只会在一旁挑剔。
“娇娇妈妈总想帮孩子摆平一切困难,这点特要命!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说脏话,总骂别人是‘笨蛋’。这么小的事,她就跑到幼儿园里婉转地质问老师,到底谁这么不文明?老师被迫向她保证,以后一定注意措辞。还有一回,幼儿园有公开课,因为老师给娇娇盛的饭少一些,她又跑去和保育老师‘交流’……娇娇现在和她妈妈一样爱计较,总对妈妈提出苛刻的要求,搞得我们不堪重负!”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娇娇内心最真实的恐惧是什么。这是一种双重恐惧:她爱妈妈,恐惧和妈妈分离,所以当妈妈打她后,刺激她产生“小怪兽”的幻觉;同时,她也恐惧自己依赖妈妈,永远长不大。所以,既依恋妈妈,又对妈妈要求格外苛刻,就是这种恐惧的外在表现。
可以说,娇娇妈妈的言传身教和过度保护,催生了女儿对外敏感、对父母挑剔的性格。要想帮助娇娇,必须让娇娇妈妈意识到这一点才行!
用界线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自我
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