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奈米複合材料運用的新概念.doc
奈米複合材料運用的新概念
研討會內容大綱
09:00-09:30 報到 幾何形狀差異因素 ,應用實例及其困難度
天然層狀黏土分散機制與應用之困難度
利用幾何形狀差異因素之分散法介紹及應用實例 林江珍 教授,
藍伊奮 博士 Lunch Time 1 hr 13:20-16:00 Coffee break 20 mins 高分散性黏土的奈米複合材料在實務上是否具有高強度?
奈米變形區域的效應
奈米黏土相容劑的角色 賴森茂 教授 感 謝 參 與 ! 講師簡介
講者 學歷及工作經歷 林江珍教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化學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偏重於高分子合成、功能性高分子、奈米材料與界面分散技術研究課題包括:? 1. 黏土有機改質、插層/脫層反應機制及奈米矽片發明2. 奈米矽片之研究。? a.抗菌及醫藥應用 b. 凝膠效應? c. 超疏水自潔 蓮花效應? d. 矽片自我排列機制探討3. 奈米碳管分散及光電材料應用4. 梳狀型高分子合成型分散劑及顏料分散應用5. 功能性高分子/無機複合材料6. 分子 molecular bundle 自行排列之陣研究 講者 學歷及工作經歷 國立 講者 學歷及工作經歷 賴森茂教授 美國艾克隆大學 高分子工程博士國立宜蘭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環保/生物/奈米高分子材料 之加工與機械性質研究課題包括: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活動時間:9年月日 ,9:30-16:00
活動地點: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活動費用: 含講義、精緻午餐及稅
2 報名截止日:/21,凡報名者於天前Mail或傳真通知單。
若遇不可抗力之因素,塑膠中心保留更講及內容之權利。
活動前五天內取消者,則酌收學費之10%手續費。
活動前一天及開課當天取消者,恕不退費。
5 若遇不可抗力之因素
聯絡窗口:若對本課程有疑問請洽詢04-座机电话号码
報名方式: 傳真報名:04-座机电话号码 線上報名:.tw
E-mail報名: shuuemura2@.tw
【請保留繳款收據,並註明參加課程名稱及人員姓名,連同報名表傳真或mail,始完成報名】
奈米複合材料運用的新概念 座机电话号码 公司全名 □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統編 營業項目 公司員工人數 聯絡地址 □□□□□ 傳真號碼 人資人員 e-Mail 聯絡電話 分機 參加者姓名 身分證字號 學歷 部門/職稱 e-Mail 聯絡電話 分機 手機號碼 分機 繳費方式 ※恕不接受現場繳費,請先行繳費以完成報名手續※
郵政劃撥-戶名: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帳號:座机电话号码
即期支票-抬頭: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郵寄至40768台中市工業區38路193號,知識發展收
ATM/匯款-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台中分行
銀行代號:822,帳號:0座机电话号码045
匯款日期: 月 日匯款帳號後五碼:□□□□□ 劃撥/匯款
收據黏貼處 發票種類 □二聯式 個人 □三聯式 公司 【發票於上課當天交付】 備 註 3
蘊藏於大自然的奈米材料-黏土,其微觀結構約為 100×100×1 nm3 的薄片狀結構。八到十片黏土為基本的層狀結構 一級結構 ,層狀與層狀結構之間緊密的相互吸引。大自然所賜予黏土的親水性質,使其可均勻的分散在水溶液。但此特性導致黏土無法分散在親油性高分子材料。開發一黏土分散技術,可克服黏土與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以及開發出“一步脫層”之技術,高層間距黏土創造一奈米空間 100×100×1 nm3 ,此空間可視為一奈米級的容器。此一分散技術與奈米黏土將具有無限的應用潛力。
多年來致力於合成新高分子分散劑及應用,包括層狀天然矽土之插層與脫層技術。發現一個重要的分散方法,命名為「幾何形態差異」分散法 Geometric Shape In-Homogeneity, GSI ,利用奈米材料幾何型態上的高度差異能影響材料在分散行為上的改善,GSI並成功應用至奈米碳管、碳黑、共軛高分子與有機顏料的分散。此分散技術的發現替奈米科技的發展增加了新的契機。
期待藉由此次的研討會,能對台灣相關產業業者帶來國際產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與應用,促進整體產業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走向與強化技術研發佈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