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主讲:江建华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心理咨询:也称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前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共情、理解、尊重) 方法:心理学方法 内容:认知、情感、行为 目的:促使来访者产生转变、自强自立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和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两者相似之处 1、二者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相似; 3、目的与方式相似; 4、前提相似。 区别 1、 咨询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来访者) 治疗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病人、患者); 2、咨询处理的问题:正常生活中的问题(人际交往等) 治疗处理的问题:神经症、性变态、心理与行为障碍等病人; 3、咨询用时:较短。1至数次 治疗用时:较长。几次至几十次甚至几年; 4、咨询目的:意识层次进行,发展人格 治疗目的:无意识领域进行,重建人格; 5、咨询目标:较为具体、有限 治疗目标:较为模糊。 心理分析的理论 无意识和压抑理论 人格构成学说 性心理的发展 神经症 日常生活中失误的心理病理学说 无意识和压抑理论 心理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人的精神生活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杂着一小部分为前意识。 无意识:潜意识。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或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着。 而后一种无意识包含了各种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及与各种本能有关的欲望。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以召回到意识部分去的。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压抑: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在积极地活动,力求在意识的行为中实现。意识唤起焦虑、羞耻感、罪恶感加以抵抗。这就是压抑。其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回忆欲望、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其在意识中出现。 阿根廷心理分析专家澳达拉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以解释“压抑”的作用,她说:“如果自己的眼睛出了点毛病,戴一副墨镜免得他人看见,此时压抑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捂着、盖着,不想让别人看见,但引起了他人的猜想—这人大概有惧光症,害怕阳光;也可能是个斜眼睛或是刚哭过,不愿让别人看见哭肿的双眼。墨镜在这里是要掩盖某些东西,另一方面又在暴露;一方面在隐瞒,另一方面又在揭露。压抑从来不会使被压抑的东西消失。这些东西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表现出来。病态的压抑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神经症。 弗洛伊德曾对意识、潜意识和压抑的关系做过形象的说明:“把无意识系统比做一个大的前庭,在这个前庭里,各种精神的冲动,作为个别的存在物,彼此摩肩擦肘,拥挤在一起。从这个前庭通向另一个较小的房间,类似一个会客室,意识就居住于此。但在两个房间的门槛上,站着一个看守人,他传递个别的精神冲动,检查他们。如果没有他的允许,他就不让进会客室。那些挤到前面却被看守人挡回去的,称之为被压抑的。” 晚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进一步用自我和超我代替“看守人”一说,确定了有关人格结构构成学说。 人格构成学说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快乐原则”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 超我: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一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的交互作用着。在健康的人格中,三种人格结构是均衡的、协调的。 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同时服侍三个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能。而且要使他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他感到自己在三个方面被包围了,受到三种危险的恐吓,如果难以忍受其压力,就会产生焦虑作为反应。 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产生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调节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能够允许,超我可以接受,本我又有满足感。这种机能就是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一种儿童式的反应,对个体而言,不会采取一切机制,只会采用某一些机制,这些机制就会在自我中固定下来。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防御”一词最早见于1894年弗洛伊德《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中,他认为防御机制同某些神经病和精神病有密切关系。在他所提出的人格理论中,将人格分为3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在本我、外界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粘弹性绷带.pdf VIP
- 2024就业援藏事业单位面向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4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就业援藏事业单位面向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4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机械测量技术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DB52∕T 42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规程.pdf VIP
- 9.手术室管理《宠物医院实务》教学课件.pptx VIP
- After Effects 动态图形与动效设计 教学教案.docx
- 科室依法执业自查情况表.doc VIP
- 低压开关柜停送电培训的讲义.ppt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