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怎样才能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doc

怎样才能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 编者按:本期,我们刊发读者白超凡的来信《怎样才能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信中,白超凡述说了自己这些年坎坎坷坷的人生经历,和“信念大厦已轰然倒塌”的现状。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以自己的阅历、经验和人生智慧,为白超凡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帮助他走出困扰和迷惑,并最终让他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 编辑老师:您好! 1980年――那一年我刚刚出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关于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 在信中,潘晓诉说了她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苦恼和对于人生的种种无奈:“我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这就是,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她说曾相信组织,可当她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她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她曾求助友谊,可却被最好的朋友出卖;她曾寻找爱情,曾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对方身上,最终收获的却是无情的背叛“我愤怒,我烦躁,我心里堵塞得像要爆炸一样。人生呵,你真正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目,你向我展示的奥秘难道就是这样!?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今天,在提笔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之所以提及潘晓,是因为下面我要叙述的内容,虽然与潘晓当年所面临和遭遇的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与潘晓所提出的问题,却基本相似,那就是,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我的心里充满怀疑,甚至已经完全丢弃了那些以前曾奉为圭臬的人生信念:我不再相信知识的力量,不再相信友谊,不再相信专家、权威和领导,不再相信公平和正义而怀疑和丢弃的结果,是让我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方向。那么,谁能给我心灵的指引,谁能帮助我拨开现实的重重迷雾,让我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念呢? 我叫白超凡,2002年毕业于华中一所综合性大学。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这其实是一个很万金油的专业,也就是说,毕业后,既可以去各种媒体发展,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学术机构搞教学、搞研究;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做文秘,当个所谓的“刀笔小吏”,也算是正经营生正因为可以选择的去处比较多,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投出去了三四十份应聘材料。我自信地以为,我投寄材料的那些单位,总会有那么几家会对我有兴趣并录用我。况且,我的成绩一向很好,还是系学生会的副主席。也就是说,我的硬件是相当过得去的。 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已经临近毕业了,那些单位竟然没有一家给我哪怕是只言片语的回音;我不甘心,曾试着给几个单位打过电话,但人事部门的人大多以一句简单的“我们觉得你不适合”,就把我给打发了。至于我怎么个不适合、哪里不适合,他们自然是懒得向我多做解释的。 后来,通过一个同窗的点拨,我才知道了其中的缘由。我选择的那些单位,大多是牌子比较硬、名气比较大、效益比较好,薪水当然也是很可观的。这样的单位,像我这么个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哪能说去就去呢!“你得托关系,得找人、送礼。现在都这样。你想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根本没有可能!” 同窗的话让我一时无语。但我实在是不服气,也不甘心:难道一个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就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请客送礼,就进不了一个好单位吗?于是,我带上应聘材料,先后去了好几家单位。面对人事部门的人,我毛遂自荐般地把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一一道来,希望能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同意录用我。但我一次次失望了,因为对方基本上不会听我把话说完,就客客气气地起身送我出门,理由大同小异,不是单位职位已满,不缺人,就是我的专业与他们的要求不符 认真回想起来,我对人生的深刻怀疑,正是从毕业应聘时开始的。我读书那会儿,《中国青年》杂志的扉页上有两行醒目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两句话曾深深触动我那颗不甘平庸的心。有时候夜深人静时分,我和同宿舍的室友们卧床夜话,每每都会把这两句话念给大家听。我能感觉到,大家都像我一样被这两句话所感染和激动。我们年轻的心里,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都充满着想以自己的发奋努力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冲动。但是,应聘的遭遇让我不再相信那两句话:我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我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梦想,但所有这一切,都抵不过两个字:关系――我有知识,但没有关系,便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光有梦想,却没有关系,我又如何让自己“与众不同”? 2002年的深秋时节,我踏上了北去的列车,目的地:北京! 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成为北漂一族,至少说明,那时的我,对人生还充满想象,对未来还充满期待。我一厢情愿地以为,京都的博大和深邃,一定会容纳下我的梦想,只要踏实、努力,我就一定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即使我没有关系。 从那时到现在,时间整整过去了12年。这12年间,我先后换了7家单位。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