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溪词与竹屋词分类比较研究.doc
梅溪词与竹屋词分类比较研究
摘要:词,无疑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后世对梅溪词和竹屋词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其二者的诗作却是宋词中不可忽视的瑰宝。本文以分类比较的形式,对梅溪词与竹屋词进行分析,在探究两种不同词类和风格的同时,结合史达祖与高观国的生平、处事以及自我情感,分析二者词作异同的成因及各自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梅溪词;竹屋词;史达祖;高观国
史达祖,号梅溪,南宋著名词人,梅溪词收集了他的一百一十二首作品,内容多为感怀身世和抒发政治抱负的不得志。高观国是和史达祖同期的词人,号竹屋,二者生为挚友,词作品常相唱和,对于二人不同的词作品风格,冯煦《蒿庵论词》有云:“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本文就从咏物、咏怀、恋情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作品的不同之处。
一、咏物词对比分析
咏物词的出现、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对静物外在的描写,到借景抒情,最后到借物寓情、以物抒情的过程;其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也从直白描写铺叙,发展到后来的物我融合,最后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追求。宋代词人在咏物词的写作上,也同样经历了情感主线的变化,比如史达祖的著名咏物词《双双燕?咏燕》全词如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这首小词描写的是燕子双飞双宿和筑巢依存,看似只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然而,全词末尾点出一句“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一瞬间词人的寂寞和空虚之感直铺而来,全词基调也从描摹燕子呢喃软语的状态,转变为通过燕子的“竞夸轻俊”和“应自栖香正稳”来感慨作者自己的孤寂和寥落。同时,将“愁损翠黛双蛾”的忧愁与燕子的活泼恋春进行对比,通过含蓄婉约的表现手法,寄情于景,使整首词从内容到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作为擅长咏物词的词人,史达祖精通于细节描写和对细节神态的传递,在《双双燕?咏燕》当中对于燕子神态和动作的把握,作者通过“度”、“相”、“软语商量”、“竞夸轻俊”等等细节的描写,将燕子的轻巧、活力、极具生命力的亲昵和狎戏灵动地表现出来,极为生动传神,为之后点睛和寄情铺垫了浓厚的情感基础。
而同样是南宋著名词人的高观国,在其流传下来的三十三首咏物词当中,描写的对象除了常见的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虽然常见却很少描摹、较难着墨的事物,比如“轿”和“帘”等等。其《御街行?赋轿》词中云: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红红白白族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如何描写一顶轿子?高观国在这首词中巧妙地使用“藤筠巧织花纹细”来描写轿的做工精湛,外观细巧美型,“称稳步、如流水”则形容的是在抬轿者高超的技术之下,轿子的稳健、律动如行云流水般前进的情景。为何描写一顶轿子?全词之后的八句才是表达的重点内容,坐轿的妇人外出踏春,在雨后的山间,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沐浴阳光的普照,但是娇媚的妇人既怕弄脏鞋袜不雅,又怕游玩困顿败兴,所以以轿代步,能够“逢花须住”,又能“更不把、窗儿闭”,随时欣赏沿途的景色。“归来时晚”、“扶下人微醉”,将妇人游玩一整天尽兴而归的神态生动地传递了出来。虽然是一首咏轿词,但是作者意不在此,游玩的市民和轿夫才是这首词的描写重点。
高观国的词作更重视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市民的生活方式。史达祖和高观国的咏物词虽然在描写对象方面大相径庭,史达祖细致入微,高观国生动传神,二者各领千秋,不相上下。
二、咏怀词对比分析
咏怀词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咏怀,发自词人作者的内心,另一种就是词人之间的酬唱和应和之作,南宋时期特殊的文化生活环境,推动了酬唱词的发展,使其地位卓然。虽然后世论者对酬唱词的认同程度并不高,认为宋代词人筵席赋词,内容上不仅缺乏真实情感,更带有无病呻吟、过于矫揉造作的“硬伤”。然而史达祖的咏怀词多数抒发的是自己在仕途上的追求,还有一些是与高观国之间的酬唱,例如《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一词:
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这首词是作者留别高观国和其他社友的作品,词的上阕透露出作者对高人隐士洒脱狂放的向往之情,并对昔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