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眼科手术对患者的血糖要求更加严格,有人建议控制在5.8~6.7 mmol/L。 ? 胰岛素应用方法可见本书《胰岛素治疗》一章,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胰岛素应用方法可见本书《胰岛素治疗》一章,并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手术在上午10点前进行。即便是小型手术,也应检测手术当天的空腹血糖,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空腹低血糖。如果发现空腹低血糖,可输注葡萄糖进行纠正。 实施中、大型手术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5.0~11.0mmol/L。应在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葡萄糖和短效胰岛素,并使用血糖仪每小时检测指尖血糖一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葡萄糖和胰岛素分路静脉输入,一个通道选择5%葡萄糖以100-125ml/小时速率输入,另一个通道采用生理盐水50 ml +短效胰岛素50U利用静脉泵持续泵入,一般0.5U-4 U /小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葡萄糖和胰岛素分路静脉输入的优点是便于胰岛素输注速率的调整,不必更换所输的液体。 也可选择葡萄糖+短效胰岛素+氯化钾溶液同路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可按3~6克:1U。同时使用血糖仪每小时检测指尖血糖一次,根据血糖调整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葡萄糖和胰岛素同路静脉输入的缺点是每次调整胰岛素的比例时,需要重新配制所输的液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施中、大型手术患者,术后禁食期间,继续静脉输注葡萄糖和短效胰岛素,治疗方法和血糖控制目标同术中处理。监测血糖可减少至每2~4小时一次,同时监测电解质,应保证每日葡萄糖入量在150~250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术后开始进食较少时,即处于转换过渡期时,可适当减少静脉葡萄糖输入量,同时在患者进食前皮下注射少量短效胰岛素,或进食后2小时内提高静脉胰岛素输注率。一旦患者恢复正常饮食,至少每天能摄入碳水化合物150克时,可停止静脉输注葡萄糖,并恢复术前糖尿病治疗方案。 急症手术是针对急性疾病,例如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或胃穿孔伴有急性腹膜炎、骨折等。此时应结合具体病情,分析手术迫切性,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心血管状态,以及有无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及时处理,其中血糖处理原则和控制目标同择期手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如患者伴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应首先予以纠正,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施行手术。但手术急需进行时(如大出血、呼吸道阻塞,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等),若推迟手术可危及生命或使肠段坏死,此时需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外科等多学科密切合作,一面积极处理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一面在麻醉师配合下进行急症手术。麻醉时不建议使用乙醚、环丙烷、甲氧氟烷和氯仿等麻醉剂,以使用氟烷等为宜;如能选择局部麻醉、脊髓麻醉,则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小。 由于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因此更符合生理需要,保持血糖在良好、平稳状态,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少。 研究表明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方法相比较,胰岛素泵具有更好、更快地控制血糖的效果,可以随时进行调节,不受输注液体种类和剂量的影响。目前有关胰岛素泵在围手术期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被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全麻患者因代谢率降低,伴有脱水、失血的患者因血容量不足,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不好(通过与埋藏于皮下的注射针相连起作用),暂不推荐使用。此二类患者应考虑静脉输注胰岛素,当上述状况改善后,仍可使用胰岛素泵。 Kosiborod M等人发表在circulation上:低血糖是需要警惕的,而且危害不小于高血糖。 研究纳入16871名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分为2组,统计三个时间窗内(入院24小时,48小时,整个住院事件)每例患者的平均血糖,结果发现平均血糖≥120mg/dL(6.7mmol/L)开始,每增加10mg/dL ,死亡率就随之而增加,OR=1.8 P=0.003; 当血糖降低至70 mg/dL(3.9mmol/L)时,死亡率也逐渐升高,OR=6.4 p=0.01,绘出的图形如幻灯中所示。从两边看,像两个相对的“J”,因此,研究者形象的称之为J型曲线。 此外,通过这个图形我们了解到,低血糖较高血糖死亡率上升,曲线更加陡峭,而且从OR值的比较来说,低血糖显现出比高血糖更大的危险性,有趣的是无糖尿病的要比有糖尿病的患者危险更大。 所以我们说,低血糖和高血糖均是冠心病预后的预示因子,而低血糖更为危险,其阈值可能为3.9mmol/L。 下面是原摘要: Glucometric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fining the optimal outcomes-based measure of risk. Kosiborod M, Inzucchi SE, Krumholz H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