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第1章(128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业投资第1章(128页)

* 5、合作过程摩擦的预防 ???? ????合作双方之间得摩擦主要是后期经营权和利润分配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合作职责,明晰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合作氛围,预防摩擦,重视摩擦,解决摩擦.良好的合作心态是解决摩擦的方法.???? ???? * 6、合作之间建立商业信任 ???? ????由于合作者初期的合作关系的原因,合作重情!把一些合作细节都模糊,这样作法是不正确地,等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没有一个根本的办法解决,互相攻击,留下一堆乱摊子,只能靠各自道德和情谊解决. 把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合作要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用商业的解决方法去解决合作纠纷,避免纠纷,一切的合作细节都提前预防,提前明晰.一切合同化. 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的平台! * * 约翰·迪尔在青年时代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的母亲是有文化、能看书写字的人。约翰·迪尔的文化知识多数是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 一直到而立之年,约翰·迪尔仍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1836年,约翰·迪尔离开了佛蒙特州,来到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伊利诺伊州闯天下,随身只带了100美元。他父亲崇尚的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样的信念,因此约翰·迪尔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一门手艺,并在17岁时便开始以自己的手艺谋生,不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铁匠。 约翰·迪尔曾在佛特尔等地谋生。这当中他开过自己的铁匠铺,也给他人打过工,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使他认识到,尽管铁器制造业很有前途,但在佛蒙特州,他最多只能是维持生计而已。 * 1825年开通的伊利诺伊运河对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将密西西比河与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连通起来,从而促进了美国的西进移民潮。 正是顺应着这样的移民大潮,约翰·迪尔来到了伊利诺伊州的格兰德特,并于1937年开设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铁匠铺。 伊利诺伊的土地充满着诱惑,伊利诺伊的土地也是“上帝”赐予新移民德恩惠。 由于温度、风、湿度、降水和地形样样适宜,最终形成了肥力十足的黑色黏土。 * 但是,黏土腐殖质土的这种特性对早期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种灾难。因草根密布,这种土壤极难穿透,而只要土壤中含有一点水分,它就变得黏性十足,简直可以黏附在任何东西上——特别是黏附在犁上。而犁地是耕种工作的重要一环。 对于中西部的黏土地来说,犁地尤其显得重要。但是,在东部沙质土壤中很好用的犁到了西部的黏土中却不灵了,许多农民打起了退堂鼓。约翰·迪尔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美国农业历史中的。 约翰·迪尔很可能以前在佛蒙特州就听说过一些关于无法擦净、会带起黏土的犁的事情。来到伊利诺伊州,从开始同农民们交谈的那一刻起,他就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格兰德特周围到处都是这种黏性很强的土壤。 * 1837年,约翰·迪尔来格兰德特不久,一天,他来到曾经修理过脱接轴的锯木厂,看到地板上一个破裂的钢锯。他要来了那个断裂的锯段,并把它带回到铁匠铺里,因为他由此联想到如何制作一种“可以擦净的犁”。 约翰·迪尔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使用光滑的锯刃钢来造犁,并改变犁的形状。犁做好了,样子很粗,但懂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把不错的犁。 * 约翰·迪尔的犁壁结构违反常规,基本上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角锐利无比地被用来插入任何土壤,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就可以知道,作用力会分散到四边形的另外两边。 一边受力后可使犁向正前方运动,并把土翻动;一边受力后直接作用到犁与土壤接触的一面,并产生向上作用力,使犁插入到土壤中的深度适当。 这两股分力在收到犁柄的牵引下产生出向前的合力,直插土壤,在犁壁划过黏土时,曲面的形状足以使粘土被翻起,而光滑的犁和巧妙的设计,使犁壁和黏土之间的合力小于黏土之间的粘合力,从而彻底解决了黏土粘犁的时代性难题,真是巧妙到家了。 * 对于没有读过几天书的约翰·迪尔而言,这张犁的诞生足以说明他在日常的经验积累中,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机械力的基本原理。 据说,约翰·迪尔在制好钢犁之后,曾亲自下到罗克河谷的田中,驾着牲口犁出了第一条垄沟。他在地里超前走着,所有人都跟在后边。啊,奇迹中的奇迹——一条整整齐齐的垄沟,一条由油汪汪的黑土堆出的整整齐齐的垄沟出现了,不可能做到的事,他竟做到了。 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约翰·迪尔已经是莫林镇的制犁专业户了,而莫林也成为优质钢犁的同义词。当时的约翰·迪尔是镇上最大的制造商,他给他的犁起了“莫林犁”这个名字。 * 约翰·迪尔就是这么一个“弄潮儿”。当然,他用每根神经去感受的是另一种类型的力。 他所处的“大潮”,是美国当时的社会运动大潮。当他感受到了大潮来临时,他就适时地“扬帆启航”。 这一点再次证明,约翰·迪尔西迁到伊利诺伊州,确确实实是有目的的创业。 归根结底,“洞察力”这种“力”,是约翰·迪尔成功创业的原因。 案例08 * 本节学习目的 1、理解创意与市场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