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之梦(下)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之二十四.docVIP

飞翔之梦(下)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之二十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翔之梦(下)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之二十四.doc

飞翔之梦(下)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之二十四   戈达德还在美国孤军奋战,火箭热却已经在德国民间悄然兴起。1927年,火箭研究专家奥伯特(1894-1989)发起组织了一个业余爱好者团体“宇航学会”,该学会于20世纪30年代被纳粹军队接管,成为一个专门为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1933年,德国研制出用于实验的液体燃料火箭。   当年,希特勒曾在两种新式武器――核武器和火箭之间进行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在纳粹德国的倾力支持下,1944年9月,在曾经是奥伯特的助手的冯?布劳恩(1912-1977)的领导下,德国研制出一种具有巨大威慑力量的导弹:弹长14米、直径1.6米,装填烈性炸药8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700米(是声速的5倍),在100千米高空飞行,射程320千米。火箭以酒精和液氧作为推进剂,最大推力27吨。这种新式武器即刻被用于空袭伦敦。当爆炸声响起之后,人们才听到火箭由天呼啸而降的声音。从1944年9月至1945年3月,纳粹德国仅向英国本土就发射了4300枚这种火箭。这是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弹道导弹,取名V-2。在英语中,“V”寓意“胜利”;在德语中,“V”寓意“复仇”。这些“喝酒”的火箭没有奔向遥远的太空,而是指向了人类自身。   1945年5月2日,美军在欧洲战场俘获了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100多名世界第一流火箭专家,得到了全部V-2火箭资料及部分火箭零件。稍后不久,苏联军队俘获了一批德国第二流火箭专家,截获了大批V-2火箭及火箭试验场的全部设备和图纸。   美国和苏联成为德国V-2火箭的继承者。冯?布劳恩被迅速转移到美国,开始进行新的弹道导弹设计研究工作。苏联则在年轻的火箭专家科罗廖夫(1906-1966)领导下进行火箭技术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同时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弹道导弹可以跨越半个地球攻击敌方目标,运载火箭已经超过第一宇宙速度。   1957年10月4日,苏联利用多枚火箭同时点火的技术,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重83.6千克,3个月后坠毁。   人造卫星能够从太空轨道俯视地球,观察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多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生态变化,勘察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获取气象预报必需的信息,它也被用作新的军事侦察手段。现在,在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上已经有数千颗不同用途的人造卫星,其中许多用于窥探他国军事、经济等方面秘密。   1961年4月12日,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当其环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后,飞船高度下降,航天员加加林在离地面7000米处被弹出,乘降落伞平安返回地面。这次太空飞行表明,人类脱离地面绕地球高速旋转,在生理上是可以承受的。航天员亲历太空,证实人类在宇宙空间生存是可能的。   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把人造卫星送上更高的空间轨道。1964年8月9日,美国发射同步通信卫星。这种卫星距地面3.6万千米,每24小时环绕地球一周。从地球上看,它好像在太空静止不动。如果发射三颗这样的卫星,使它们分布在地球上方相互呈120度角的方位,它们发出的电磁波便可覆盖全球。从地面上发出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它们转发,可以避开地球表面凸起的曲面阻隔,到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人类在发明无线电70年之后,又借助航天技术实现了全球通信。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4天太空飞行,行程38.6万千米,把两名宇航员送到月球表面。他们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采集到大量月球岩石样品,然后离开月球平安返回地球。从飞机离开地面到人类登上月球,其间只用了66年时间。   美国此次登月计划共计耗资230亿美元,动员了两万家厂商及40万名工作人员,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系统工程。后来,美国又进行了5次载人登月飞行,共有12人去到月球。这些航天员在月球上共停留280小时,足迹延伸到100千米以外的地方,他们研究了月球残留的火山活动,考察了月面地质地貌,结果发现月球的构成物质与地球上的岩石大体相似。航天员带回月球岩石样品共440千克,科学家根据它们推算月球形成的年龄约为44亿年,比地球年龄略小。   1971年4月19日,苏联在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试验基地――“礼炮1号”空间站。利用空间站特殊的环境,人们可从事在地球上无法开展的科研工作。空间站绕太空轨道飞行时,地球引力和离心力相互抵消,航天员感受不到重力,飘浮在空中,用力呼出一口气便会使身体向后移动。在这种重力几乎消失的空间,仅仅存在遥远星体产生的微小引力,物质运动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现象,人们可以在这种环境里制造没有缺陷的晶体、合成新的化学物质、研究失重条件下胚胎发育生长的规律。苏联的第一批航天员于同年6月6日乘宇宙飞船到达空间站,在这个太空实验室工作了22天,而后乘宇宙飞船返回地球。当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