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心理疏导在艾滋病中的应用(举隅)
心理疏导在艾滋病中的应用举隅
路聚更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 沙河 054100
通讯作者: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 路聚更 lu88lu88lu88@
【摘要】目的 介绍心理疏导在中医药辨证论治艾滋病中的成功经验。方法 采用心理转移,移情易性之法,运用中医七情制胜理论等手段。结果 患者无论从形体感觉上还是精神表现方面均得到改善。结论 心理疏导在艾滋病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疏导;中医药疗法
我们在《心理疏导在艾滋病中的应用》【1】一文中论述了多种方法开展心理疏导的应用情况,今就移情易性,调护情志一成功案例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患者,王某,女,1974年9月生,本市人,1995年分娩时受血感染HIV,2004年其本人经CDC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经常感到身体困倦,乏力气短,四肢肿胀、腹胀。2005年接受中医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已下地参加劳动。2006年1月CD4检测为293;2007年7月CD4检测为311;2008年7月CD4检测为435;2009年6月CD4为291;2010年6月CD4为260。血常规:2006年1月WBC 3.4×109/L,RBC4.01×1012/L,HB97g/L;2007年7月WBC4.1×109/L,RBC4.68×1012/L,HB116g/L;2008年7月WBC4.3×109/L,RBC4.54×1012/L,HB132g/L ;2009年6月WBC3.6×109/L,RBC4.39×1012/L,HB127g/L ;2010年6月WBC4.2×109/L,RBC4.63×1012/L,HB133g/L 。患者平日对艾滋病有恐惧感,尤其惧怕闻听到吃药、检查、问病等有关艾滋病称谓,近2年来,因较为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已影响到用药和治疗。
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七情制胜理论,也即情志相胜疗法,我们采用了以情胜情,以情治情,以情移情之法,通过转移病人的思想情绪,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根据多年治疗经验,艾滋病患者一方面表现出忧思情绪,如瞻前顾后,心神不宁,焦虑敏感等,思虑过度则伤脾土,易致中焦受困,脾失健运;另一方面表现为肝郁,由于该病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患者每易表现出精神压抑,心情不舒畅,却又难以发泄出来,从而引发肝气郁结。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进一步导致脾胃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患。现代研究也证实,长期的忧郁、精神不振可引起循环系统异常导致高血压病;消化系统失调而出现溃疡病;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糖尿病、肿瘤、月经失调和抑郁等疾患,以及免疫低下导致的种种病变。与艾滋病的发展演变十分相似。
治疗郁结的方法,古人有“木郁达之”之说,达即调达、疏达之意,就是想方设法调节情绪。调节的第一个方法是躲避;第二个方法是转移。躲避和转移其实就是中医里讲的要将情绪释放、发泄出来,要将异常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艾毒入体,犹如古人所言,其邪毒已深藏于膏之下肓之上,去除已不可能,只有从扶助正气入手,开展转移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精神内守,形体趋安。自从开展心理转移治疗后,患者主动加入了村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娱乐健身队伍,尤其参加了多种佛事活动,讲经布道,修身向善,以情移情转移其注意力,达到静心、养心目的,以迄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 结果
经1年的心理疏导治疗,患者情志方面表现:精神安逸,睡眠平稳,既往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诸症消失;形体方面则乏力气短、困倦肿胀感几乎没有,疲劳感消失,患者自述如今与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身体没有其他不适;饮食方面已如常人,很少有消化系统症状;从检测结果看,血常规在正常范围,CD4值无明显降低,证明患者免疫功能基本稳定。
讨论
自从2004年10月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以来,我们观察到艾滋病患者的情绪表现基本经历了如下过程:开始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继而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现在面对现实,积极配合。6年来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虽然能够配合治疗,但是多数患者坚持中医药治疗已经多年,个别患者因口感、时间长等原因,有畏难情绪,我们在开展艾艾灸治疗的同时,积极尝试心理疏导治疗。考其源流,中医心理治疗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古称“祝由”,如《素问·移精变气论》【3】记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祝由,就是通过祝说发病原因,转移患者的精神,从而达到调整病人气机,减轻或治愈疾病的方法。并在《灵枢·师传篇》【2】【3】中又记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也就是说高明的医生应阐释告诉患者发病的原因和危害;指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劝说疏导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治疗的好处,并指导他怎样做;积极开导患者消除精神上的苦闷,内心中的焦躁,思想里的郁结。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充实和发挥,并有大量成功案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