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如,用?2测验检验上一节中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列于表4-7中。 由表求得值为0.47,df 3,查?2表,得P值为0.90―0.99之间,说明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异有90%以上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样本的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 在遗传学实验中P值常以0.05为标准: P 0.05,说明“差异不显著”,实得比数与理论比数基本符合。 P 0.05,说明“差异显著”,实得比数与理论比数有显著的差异,应把假设的分离比否定。 P 0.01,说明“差异极显著”,实得比数与理论比数有显著的差异,更有把握把假设的分离比否定掉。 例:香豌豆 Lathyrus odoratus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紫色.圆形 X 红色.长形 F1 紫色.长形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合计 实得数 O 226 95 97 1 419 理论比 E 235.69 78.56 78.56 26.19 419 O-E -9.69 16.44 18.44 -25.19 0 O-E 2/E 0. 4 3.44 4.33 24.23 32.40 n 4-1 3 查?2表, 得: P < 0.01 实得数与预期数符合的机会明显小于1%,实得数据与理论比数的差异,不可能由机会造成,不符合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假设。事实上这是自由组合定律第一次发现的明显的例外。 ?2测验法不能用于百分比,如果遇到百分比应根据总数把他们化成频数,然后计算差数,例如,在一个实验中得到雌果蝇44%,雄果蝇56%,总数是50只,现在要测验一下这个实际数值与理论数值是否相符,这就需要首先把百分比根据总数化成频数,即50?44% 22只,50?56% 28只,然后按照?2测验公式求?2值。 * 基因型改变,表型随着改变;环境改变,有时表型也随着改变。通常环境改变导致的表型改变与基因型改变导致的表型变化不一样。 * 3.重叠作用 duplicate effect 荠菜蒴果形状的遗传 P 三角形 X 卵形 A1A1A2A2 ? a1a1a2a2 F1 三角形 A1a1A2a2 ? F2 15 三角形 :1卵形 9A1-A2- 1 a1a1a2a2 3A1-a2a2 3a1a1A2- 解释:单显性基因与双显性基因的表型相同。 重叠作用:不同对显性基因产生相同的影响,并具有重叠作用的现象。 4.抑制作用(inhibition effect) 修饰基因(modifier gene ):影响其它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强化基因(intensifier gene ):加强其它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限制基因(restriction gene):减弱其它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抑制基因(inhibitor gene ):完全抑制其它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P 欧洲白茧 X 黄茧 (显性白茧) ? F1 白茧 ? ? F2 13白茧 : 3黄茧 家蚕茧色的遗传 P 中国白茧 X 黄茧  (隐性白茧) ? F1 黄茧 ? ? F2 3黄茧 :1白茧 P 显性白茧 X 黄茧 IIyy ? iiYY F1 白茧 Ii Yy ?? F2 13白茧 : 3黄茧 9 I_Y_ 13 3 I_yy : 3iiYY 1 iiyy Yy Y-y:Y—黄茧,y—白茧 I-i:I为抑制基因,有I存在时可抑制Y的作用,使Y的作用不能显现。 抑制作用:一显性基因抑制了另一非等位的显性基因的表型效应的现象。 基因C控制有色羽毛,I基因为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C不能起作用;I_C_基因型是白羽毛。I_cc和iicc也都是白羽毛,只有I基因不存在时C基因才决定有色羽毛。F2代白羽毛与有色羽毛的比例为13:3。 例如:白羽毛莱杭鸡(♀)和温德鸡(♂)杂交。F1代全为白羽毛,F2群体出现13/16白羽毛和3/16有色羽毛。 5.上位效应(epistasis) 上位效应: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上位基因:起影响作用的基因 下位基因:被影响的基因 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起上位作用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起上位作用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1)隐性上位 家兔毛色的遗传 P 灰色 X 白色 CCGG ? ccgg F1 灰色 CcGg ? ? F2 9灰色 : 3黑色 : 4白色 9C_G_ 3C_gg 3 ccG_ 1 ccgg 解释:两对基因控制: C—有色,c—无色:个体至少要有一个C才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