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生命体征与临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大生命体征与临床 长沙市友仁医院内科住院部 秦泽宇 2014.02.13. 目录 一)、体温 二)、呼吸 三)、脉搏 四)、血压 五)、病情判断 四大生命体征与临床 第 一 部 分 内 容 体 温 学习目的 ①拓展有关体温的知识面; ②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③及时做出正确的病情判断; ④正确制订完善的治疗计划。 首要问题 活人与死人有什么区别? 1、四大生命体征 2、瞳孔、神志 3、脑电图、心电图等。 次要问题 什么是尸冷? 什么是尸僵? 什么是尸斑? 尸冷 条件 死亡时间 尸体温度 原理 公式 定义: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 正常值: 1、口测法测5分钟,正常值36.3-37.2℃。此方法不能用于婴幼儿和神志不清者。 2、肛测法测5分钟,正常值: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3、腋测法测10分钟,正常值36.0℃-37.0℃。为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 简介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 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 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 如果人体与外界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产生热传递。寒痹的病人对热传递特别敏感,也因此被人们说笑为“天气预报”。一个寒痹的病人,很容易感觉到低温对患处的热传递。比如:大腿、小腿、臀部、腰部、肩部等。 经常暴露在外受寒的部位,因寒性重浊,主凝滞,所以经过的血流缓慢,局部营养供给下降,代谢产物特别是酸性代谢如乳酸等堆积,产生冷痛、酸胀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寒者热之”。治疗上可以采取局部热敷。热敷物温不需要太高,有时候就靠手掌。由于局部血管神经的病变,局部温觉差,很容易形成烧伤。 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有时候痹病患者对于异性的体温温煦特别敏感,靠近那么一点点的体温,都会对患处的痹症有明显的感觉。临床上可以利用睡伴(如性伴、子孙等)的体温对痹病患者进行局部热敷治疗。局部保温也就更加重要。 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临床上利用女性的这一生理特点进行基础体温测定,对有无排卵的功血或月经进行鉴别诊断。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示意图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发热的分类 ①局部发热。比如: 炎症:局部的红肿热痛、烧心等; 五心烦热、阴虚发热等; 痛风等。 ②全身发热。 全身发热的分度: 1)、低热:37.4℃——38℃ 2)、中热:38.1℃——39℃ 3)、高热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