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动物园古建筑植物景观变迁.doc
北京动物园古建筑植物景观变迁
摘要:通过查阅与考证历史文献及资料,对北京动物园现存6处古建筑不同历史时期的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关键词:植物景观;北京动物园;乐善园;继园;研究
植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植物的配植承载着重要的城市文化信息,不同时期的植物配植形式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状态。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800余年的建都史,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具有浓厚的皇家园林特色。北京的许多城市公园都或多或少保留着古代园林遗存,在北京动物园,即有乐善园、继园2个清代皇家宗室私家园林遗址。清末,在这2座园林的旧址上设立行宫,后又成立农事试验场,一部分建筑留存至今,其中4处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研究古建筑的植物景观变迁情况,有助于了解其历史原貌,对更好地开展古建筑及历史遗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909年,由设在清农事试验场场内的镜真照相馆拍摄农事试验场照片,并发行画册《农事试验场全景》。此画册直观真实展现了清农事试验场初期的植物景观,是本文调查北京动物园现存古建筑初期植物景观的主要参考资料。
1畅观楼植物景观变迁
畅观楼建于继园旧址,光绪34年(1908年)初建成,为清末皇室郊外行宫,供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休憩使用,位于北京动物园西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畅观楼建筑为欧式风格,共3层,楼墙体为土红色。当年站在楼上,向西可远眺西山,向东能俯瞰京城,“畅观”二字可谓名副其实。畅观楼三面环水,楼南数10m处有1座白石小桥,桥南东有一铜狮、西有一麒麟。对照贾瑁先生基于大量史料考证绘制的《继园平面示意图》以及1908年《顺天时报》中关于畅观楼的描述,可知当年畅观楼的原始风貌至今保留较多,唯水体有所缩减。畅观楼处于继园旧址,植物景观与继园有较大的延承关系。清李慈铭所著《越缦堂日记》曾记载了可园(继园前身)的一些景致,如“小坐东廊阑上看水杨柳”、“湖外云树直接西山,亭外松槐崇密不见日景”、“碧槛朱栏,沿植花柳,种藕最为佳处”、“昔闻可园之胜,以藤花、松石为最”等。土坡遍植松槐,廊架、墙垣种植藤本花木,是北方皇家与私家园林的常见做法。至畅观楼建成,杨柳仍然是主要植物景观。曾有诗描述站在畅观楼上看到的景象:“忆昔畅观到此楼,都城雄峻壮胸眸。千家杨柳成浓荫,四野桑麻喜倍收。碧水澄清天在眼,红云灿烂日当头。凭栏多少流连客,恣赏忘怀月半钩”。
畅观楼依水而建,水边沿植杨柳花木,符合我国传统园林“桃红柳绿”景观风格。畅观楼虽是西洋建筑,但植物配植却是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造园手法的典范。民国时期,农事试验场几易其名,作为农林研究之场所的功能未变,只是社会动荡,日渐衰微。2000年左右,北京动物园在修《北京动物园志》过程中,曾查阅到1933年6月~1934年10月《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工作报告》中“整理畅观楼前草坛及改建榆叶梅三角地”以及移植各种林木于西境土山以建立“被子植物林园”的记载。据《北京动物园园志》记载,1946年北平政府整理土山和荷花池,并在畅观楼前设置花坛。可知民国时期对植物景观并未进行大的改造,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增补。现在的畅观楼,植物配植与原始风貌基本一致,西面和北面土坡上种植着许多松树和槐树,还有榆树、朴树、构树等,保留了自然的山林景观;山石旁种植迎春、棣棠等;水体岸边种植垂柳,按照传统园林做法配以碧桃、美人梅等花灌木;湖边种植千屈菜、香蒲、泽兰等;湖内种植荷花。另外,在铜狮、麒麟台基南侧,左右对称布置了2块自然式花境,与畅观楼这座西洋建筑更加相得益彰。100多年过去了,红色的畅观楼静谧的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依然优雅华丽。
2鬯春堂植物景观变迁
鬯春堂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畅观楼之南,也属继园旧址(现旁边所立“乐善园遗存”碑文不准确)。贾?B先生在《北京西郊继园》一文中考证,鬯春堂为清光绪筹办农事试验场时重建,且规制样式与继园此址原有建筑基本一致。鬯春堂为三卷围廊建筑,清时为慈禧太后随行高级官员休憩之所。相关史料对鬯春堂评价颇高,“堂皇瑰丽”,“实全园归龙结穴之主建筑物也”。1996年,受附近施工单位火灾波及,曾有损毁,后按原样进行修复。石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被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私家园林如此,皇家园林更甚,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置石的经典范例俯拾皆是。建造之初的鬯春堂,便是以山石景观取胜。当时的《顺天时报》曾描述鬯春堂山石景观的秀美:“四周高台阶环抱假山石,很有几块奇石,如同山峰似的,又有几块玲珑石,七穿八洞,景致很为好看。园中假山石虽多,此处却最为优胜”。
鬯春堂庭院面积不大,又以山石景观为主,按照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至鬯春堂,门前曲径通幽,石山假设。人其中,豁然开朗,四周藤萝蔓延于曲栏回槛之间。阶下花木虽渐就凋零,而翠竹苍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