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TRIZ理论的国内灶具演变发展分析.doc
基于TRIZ理论的国内灶具演变发展分析
1.引言
“灶,炊穴也。” 灶,本义指用土砌成的,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灶具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此。简单地说,灶具就是容纳燃料或控制热量或承载炊具的一个产品。
在几千年的生活中,灶具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它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自然饮食的状态,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灶具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诉求,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灶具的使用和普及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人类的进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灶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设计演变过程不但遵循着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进化规律,同时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诸如文化、政治因素。随着灶的发展,中华民族书写了一部关于灶具发展的史籍。
2.灶具发展史及TRIZ理论的应用
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篝火、火塘的形式应该就是灶具的前身。当时生存的原始人们居住在野外,因为需要遮风挡雨,所以要求居所尽量是密封的,但是使用灶具时又需要排烟,因此居所又应该尽量是敞开的,这是一个物理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冲突,原始人们创造了半包围式样的穴居篝火(图1),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条―分割原理,将完全密封的空间分割出一个联通空间,供排烟使用,同时又尽量保证了空间的相对密封性。火塘的出现是原始人们希望对火加强控制而出现的灶的形式(图2),原始人类不是在地面向上搭建出一个聚拢火的结构,而是反向地下挖出一个聚拢火的结构来,其中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3条―反置原理。
在河姆渡时期出现了各型的陶灶(图3),在这个时期的陶灶上面,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排烟效果,原始人们在陶灶上打出许多孔来,以供排烟,同时又可以透过火而隔绝燃料,使灶具部分变成了多孔的材料,此处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31条―使用多孔性材料这个原理。
战国时期有款提梁虎形青铜灶(图4),这个青铜灶由灶身、烟囱、提链以及与之相配的平底釜和甑等几部分构成,可进行拆装。这种结构设计使灶具携带起来更方便,非常适合军旅使用。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条―分割原理和第5条―组合原理。另外,灶身内壁上分布有小尖状结构,在上面搪了泥,这样可以使灶内热量不易散失,节约燃料,有效解决了青铜材质本身热量易散失的问题,提高了灶的热效率,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40条―复合材料这个原理。
东汉后期出现在灶身两边悬挂水缸的陶灶(图5),利用灶的热量给悬挂水缸里的水加热,方便人们使用热水,从而更加充分利用了灶膛的热量。这里运用到了提高理想化程度的方法6―利用资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晋灶中出现了两个灶口的合成灶(图6),可同时在两个灶口烹饪食物或烧水,更好地利用热量,提高效率,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5条―组合原理。
宋代能见到多层蒸笼(图7),多个蒸笼重叠放起来,更充分利用热量,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7条―重叠放置原理。
明清是厨房格局的定型期,此时灶的形制和功能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以江苏启东三眼灶为例(图8),这个灶台的烟箱连接着灶塘和烟囱,烟雾在此经过并流入烟囱,是灶台与灶门的双层隔离墙,由于烟箱内有烟雾产生的热量,因此烟箱周围十分干燥。在烟箱中开有一到两个称为焦心或焦心洞的内凹空间,用来搁置火柴、食盐、醋、酱油等物品,不仅可以防潮防湿,而且方便烹饪时随时拿取使用。这里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3条―反置原理,以及提高理想化程度的方法6―利用资源。另外,此灶具已经具有了风箱部分,风箱在明代已出现,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已有记载,其作用是把形成的气流压送到灶塘内,增加空气的对流,促使柴薪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其中正应用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25条―自我服务原理。另外以江南地区农家靠壁灶为例(图9),将长方形的灶台做成圆筒形,方面了操作使用,避免了棱角的伤害,此做法应用到了40条发明创造理论中的第14条―曲面化的原理。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传统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便受到了影响,随后至当代逐渐出现燃气灶、电热灶、电磁灶、微波灶等现代产品。燃气灶的发明使用是灶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图10),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源上,燃气灶结束了以固体柴草为燃料的时代,以可燃气体代之,同时,一定程度上结束了灶具作为容纳燃料的容器的时代,可使燃料单独储存在燃料瓶中。应用到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进化规律9―系统的分割。另外,在燃气灶上火的大小实现了轻松调节,使其在大小之间可以动态变化,运用到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5―动态性进化法则。
电磁炉的出现是灶具发展史又一重大突破(图11),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