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建始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始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doc

建始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为了更好地推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就建始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防治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湖北建始 中图分类号 S436.6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51-01 建始县空心李是湖北省建始县正在发掘的地方李优良品种。其果实扁圆形,果面黄色,果皮较薄,外观漂亮。平均单果重40 g左右。果肉黄绿色,肉质松脆,纤维少,汁多,味甜,有香味,离核,核小,品质上等。在当地(海拔700~900 m区域)2月中下旬花芽萌芽,3月中下旬开花,7月上旬果实成熟期。该品种对土壤适应性广,根蘖繁殖树对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抗性和红点病的抗性均较强,但桃砧树对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的抗性较弱。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已成为建始县空心李规模化发展的瓶颈性技术问题,大量新栽幼树不能正常抽枝长树,结果树不能形成良好的结果枝导致产量低下。针对此病,近年来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了解了该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空心李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效益,笔者对此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发病症状 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及果实。 (1)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褪绿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2 mm左右,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干枯,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脱落形成穿孔。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相连,叶片满布穿孔,叶片进而枯焦,造成早期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和花芽质量[1]。 (2)枝条。春季发病,是在上年抽出的、已经受病菌侵染的枝梢上发生,多数以叶痕为中心,在其四周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溃疡斑,后扩大为1~10 cm的梭形溃疡斑,宽度一般不超过枝条周长的1/2。后病斑表皮破裂,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细菌脓滴。发生在芽部的病斑会使芽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迅速枯死。上年枝条上不再产生新的病斑,即病菌只能侵染新梢。当年新梢被侵染后,以枝梢的皮孔或叶痕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扩大变为边缘水渍状的褐色至紫黑色的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干枯、部分表皮龟裂。若发生在芽部时芽会坏死,形成无叶、无花光秃枝段。病部的木质部会坏死,且可深入到髓心。在整个生长季节,只要条件适合,新梢上能不断产生新的病斑,造成当年新梢枯死。发病严重时植株上会出现大量新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发病的枝条,随着枝龄增长,病斑会不断扩展,病部树皮龟裂、粗糙、流胶、组织坏死,病部也易被腐生菌侵染,造成枝势衰弱或枝条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2]。 (3)果实。以果实皮孔为中心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绿色小圆点,扩展到直径2 mm时,病斑中心变褐色,稍凹陷,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缘具水渍状晕环、中间略凹陷、表面硬化粗糙、不规则开裂的病斑,大的病斑直径可达35 mm,病斑还可连成片。天气潮湿时,病部可出现黄色溢脓。幼小病果常伴有流胶现象。被害果失去商品价值。 2 发生规律 李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侵染期长、侵染次数多的病害。病原细菌主要在被害枝干上越冬,翌年春,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如蚜虫)传播侵染新生的果实、叶片和枝条。因此,每年春夏季总是以枝干病斑处形成发病中心。病原细菌通过果实、枝条上的皮孔、叶片上的气孔,以及伤口侵染。生长季节里病害会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进行交叉、反复侵染,使病情加重扩散。大枝干溃疡斑可以不断溢出分泌物和流胶,成为重要的侵染来源。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一般叶片最先发病。在建始县,叶片在展叶后不久就出现症状,4月上中旬产生穿孔症状。果实最早在落花后10~15 d(4月上旬)开始发病,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枝条显现症状。每年5―6月多雨季节是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少雨,该病受到抑制,8月下旬以后随着秋雨增加,病菌又趋于活跃。3―9月,只要条件适合,病菌可以反复侵染,使病斑不断产生。 温暖潮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生长季节里,雨日多,雨量大,病斑密度就大。每次降雨过后均会出现一些新的病斑;每次降雨量越大,降雨时间越长,病斑发生的数量也就越多。旺树、弱树发病重;果园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发病重;土壤黏重,发病重;树冠郁蔽,发病重;偏施氮肥,造成枝梢旺长,发病重。 3 综合防治技术 李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侵染期长、反复侵染的病害,防治难度大,单纯依靠生长期树上喷药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要采用综合防治,即要加强从建园、栽培管理、冬春季清园消毒、生长期树上喷药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1 科学建园 在平地应尽量选择地势高燥、地下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