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选

第一节 思想内容 一、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是由金入元的剧作家。 顽主的性格,强烈的个性。 二、元杂剧的概念及体制 1、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元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2、元杂剧的体制: 楔子 一本四折的体制 人物角色。角色有末、旦、净、丑 剧本由科、唱、白三部分构成 题目、正名 四、《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窦娥的三桩誓愿:血飞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三桩誓愿的艺术作用:1、使全剧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凸显了窦娥命运的悲剧性。3、展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 五、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窦娥是“节妇”和‘孝女’的典型 ,同时她的性格也有反抗性的一面。 她的做人完全符合元代程朱理学的标准。但就这样一个孝顺贞洁的善良女子却被送上刑场,尽管天地都为之变色,但她最终还是冤死了。所谓美的毁灭即是悲剧。 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道德文化悲剧。 第二节 艺术特色 1. 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生动。 2. 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3.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起,而又环环相扣 。 4、本色当行的语言。 所谓当行是指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 第二章 《西厢记》 关于作者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从贾仲明对他的吊词来看,他似乎是混迹于“风月营”、“莺花寨”的一个风流落拓的文人。 明初贾仲明誉《西厢记》为“花间美人”,“天下夺魁”。 第一节、主题倾向与人物 学术界两种评价: 1、诲淫说; 2、歌颂爱情、反封建说。 主题倾向:《西厢记》通过描写张生与崔莺莺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争取自由恋爱婚姻,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 ,对阻挠婚恋自由的行为和旧礼教制度进行了鞭挞。 人物形象 张生,风流浮浪,但对爱情十分执着。性格有软弱的一面,但也有多才多艺、果敢有为的一面。 莺莺:1、美貌多才;2、对爱情怀有无限的渴望,但又受礼教束缚,羞涩矜持。3、最后冲破礼教的束缚,勇于实现自己的爱情。4、惟情至上,鄙视功名利禄和是非荣辱。(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但比女主人有主见,机智泼辣,助人为乐,富有正义感。她的名字成了不计个人得失、为恋爱男女提供帮助的角色象征。 老夫人是封建专制、破坏儿女自由恋爱的专制家长象征。 第二节、戏剧冲突 在情节上,构成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 一是张生、莺莺、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冲突。老夫人代表了封建正统观念和礼教对男女爱情的制约和束缚,而崔张爱情代表了旧时代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封建礼教观念的叛逆。 二是张、崔、红之间的性格冲突以及莺莺内心情感的冲突。 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第三节 艺术风貌 一、语言风格 《西厢记》语言特色是: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具,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根据人物的性格与身份不同,使用或文采或本色的语言。 二、体制特征 在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采有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突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这样恢宏阔大的艺术结构在元杂剧中是绝无仅有的。 第三节 文本精读:《长亭送别》 一、《长亭送别》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折戏,通过赴宴、宴会、惜别、别后几个场景,以情景结合的手法写离别时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和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歌颂了超越门第、超越世俗的真挚爱情。 二、《长亭送别》的语言 1、王实甫善于化用唐诗、宋词中的语言,出以新意,拓宽意境,给人以新鲜之感。 2、既融汇了诗词的凝练风格,又保持了元曲的本色特征 ,形成雅俗共赏的语言新风格 。 3、运用景物描写、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心理。 第三章 《琵琶记》 “南曲之祖”——《琵琶记》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流行于宋元时期。原是宋以来浙江温州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故称为“温州杂剧”,亦称永嘉戏曲或南词。后人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高明,字则诚,瑞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 二、主题评析 作者意图是塑造孝子贤妻的形象,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以使观众得到教化。(在剧本开头,作者开明宗义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但在事实上,却揭示了封建伦理内在的矛盾,展示了由于恪守封建伦理而产生的人生悲剧。 第二节 艺术成就 一、戏剧结构艺术 采取了双线交错的结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